李洁
营山县青山小学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文章从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发散思维的习题训练、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等具体的改善措施,以期为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一个事物时,以数学的思想来看待这一事物、分析这一事物的特性、并以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数学学科是许多学生感觉最难学习的一个科目,这不是个别现象,也并非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够认真,课后对于所学到的知识点没有再去进行巩固训练,而是学生缺少一个相应的数学思维的能力。因此,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无法快速的找到突破口,难以发现其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初中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呆板?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学生共同手持课本,却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心思,师认为生在听,生认为师在讲天书的现象很普遍。虽然在时代进步的推动下,数学教学方法也有一定增加,但是就目前来看,教学模式还过于呆板。老师没有体会初中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就不能根据他们的心理制订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处在一种极其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只会回答出相似题型的问题,一旦遇到原理相同,换汤不换药的变式问题就会感到棘手,那么老师的教学就不能真正落到实?
2.学生缺乏激情?
数学学科本身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题,它不像语文那样有人物、地点、时间的限定,它是一门泛化的学科,让学生无从下手,直到失去兴趣。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转折点,一旦缺乏兴趣,必然会对以后数学学习产生影响。当前学生大多对于数学课堂是又喜欢又害怕,因为听不懂、学不会的难题一直在困扰着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听得懵懵懂懂,数学课堂下,通过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方法吃力学习数学。学生付出了足够的精力,但却没有得到一定的成绩回报,这样持续下去,必然会完全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3.教学理念落后?
很多老师把数学成绩作为数学课堂的唯一评判标准。尽管教师职业道德中明确提出了不能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但是许多老师却很难改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想让学生做更多的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却没有真正让学生学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
4.教材内容不平衡?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也带来了教学课本内容的变化,以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大多数教材还仅仅将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初中数学教材也不例外,没有将实践糅合在数学教材中,所以在没有教学情境的状态下,学生也无法活跃自己的数学思维。同时,老师按照课本上的理论进行授课,没有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想法。
?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思维基本功训练?
对学生进行的思维基本功主要分为两项:一方面是数学概念的教学,另外一方面则是学生选择判断能力的锻炼。这两方面的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在日常课程之中最常用的思维基本训练方式,也是数学教师们需要着重关注的。?
数学概念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一项较为抽象的教学,但是实际上其本质就是一种思维形式,即对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所以说,数学概念的教学是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在数学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用,尽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单化,方便学生进行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列举一些方面的例子,让学生能够辩证的去理解概念的内涵,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全面理解。在最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概念进行语言表达,确定学生掌握了该数学概念。?
选择判断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正确进行选择判断,直接体现了该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强弱。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进行选择判断能力。一般来说,选择判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获取信息、信息筛选、判断信息、采取策略。教师可以针对这样的过程进行正确的教学,即针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帮助学生在面对题目的时候能够正确的获取到信息,这一步是后续所有步骤的前提,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看到题目的时候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去探求最佳的答案,并且要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开展情境教学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常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笔者在讲解“画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例如交通标志、风扇、篮球等,笔者把这些物品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对称图形教学情境,运用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笔者还运用了逆向教学法,给出对称轴和部分图形,让学生补全残缺的部分,这是培养学生敏锐数学观察力和逆向思维的过程。
(三)课后延伸分层训练,强化学生分析能力?
课后延伸教学是实现数学教学质量总体拔升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学生基础有着一定的要求。层次不齐的数学水平统一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后延伸教学的质量。因材施教作为我国最为理想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起着一定的参考作用。在课后延伸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差异性的适应,巧妙结合分层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综合水平。学生作为最为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的人,其对于自身学习层次的划分避免了教师分层教学的尴尬,更是促进了“因材施教”模式的有效进行。课后延伸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选择让学生自主分层,促使其自我分析能力的提升。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初中教育总体质量的重要推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从课堂小组互动、课后分层教学等方面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164.?
[2]张健辉.激励式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