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营山县六合完全小学校
摘要:做数学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一种必要手段,这是传统教学与课改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以此充分发挥小学数学作业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遵循规律;突出重点;强化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转变过去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像重视课堂教学一样,去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从而使所布置的作业更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更能促使他们自主自愿的进行书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新课改理念之下,小学数学进行作业设计优化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业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对作业进行深入的设计优化,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新知,触类旁通,提升能力。传统的教学中,不少的教师不够重视作业设计,布置作业时过于依赖练习册或课本,导致作业量过多,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学习的灵活性,这是把数学作业当作是课堂的附属品,让学生扮演完成任务的角色。新课改理念下,要求学生的作业设计应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从数量、形式等进行设计优化,使得学生完成的作业更加“精简、高效、多层次”,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遵循教学规律,趣味性的作业设计
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需要注意,就是小学生的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慢慢塑造中,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要循序渐进,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规律中探求有趣的作业设计方法。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里同学分成六组,前三组同学做两位数,并手持两位数的牌子或者衣服上别上两位数的数字,后三组同学则做一位数,然后教师给出最后的结果的范围,让同学配对相乘得出的结果在范围内。当然用时最少者获胜,可以准备铅笔、橡皮、尺子之类的数学学习工具,给予学生正确的奖品。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学习数学的差异性。只有老师承认这个事实,布置作业也就不会可能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是学生的知识有所巩固,且发展和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就是要对基础题进行研究,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做这一部分题,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中等学生来说,老师要布置一些基础题之外的扩展题,让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于优等学生来说,除了做扩展题之外,应该加大难度,让他们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型。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数学作业设置成分层模式,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突出重点,丰富数学作业内容
针对小学数学作业中重复训练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进一步突出小学数学的重点,做好数学疑难问题和重点问题的梳理工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型融入到小学数学作业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解题思路和步骤。除此之外,要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结构,创新小学数学作业形式,例如:可以将生活实践类的内容加入到小学数学作业中,构建开放性的小学数学作业环境,促进小学数学作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也能更好的检验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在数学中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五、加强课后作业内容的多样性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能够充分地考虑小学生的基本年龄特点。要能够在教学时保证作业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可以对作业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作业探讨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灵活地改变自己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全面地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水平。比如教师在教学“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所使用的自来水、天然气或者电的使用量进行调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数据以及上一次缴费的读数来计算出最近的使用量。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根据加减法的基本方式展开相关的计算。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不仅仅可以有效地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锻炼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
六、强调学生的实践探索
数学作业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在生活当中的价值,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要想发挥出数学作业的这一意义,教师应当重视给学生布置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践性强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不拘泥于单调的练习,从更多的角度去体会数学文化。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在生活当中寻找这些数学知识的原型,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丰富作业内容,增加学生的体验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要在家庭作业中增加应用题的比例,注重增加生活元素。学生的学习素养是千差万别的,在作业布置中可以增加几个模块,如基础提高和拓展等模块,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其都能得到锻炼,还能使教师更加清楚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进行后续的复习备课[2]。而且能够有效地满足给学生减负的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做题速度比较快,多做一些题目也不会花费多少时间;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的部分,也不会花费很多时间。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乐趣,若有的学生想要有所提升,也可以尝试更高水平的题目。此种方法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形式需要不断丰富,吸引学生们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作业完成中有所收获与成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们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数学作业,不断提升学生们数学知识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思维活力和有素质的优质学生。
参考文献:
[1]乔玲玲.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9(5).
[2]陶端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
[3]谢秀珍.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学周刊,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