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激发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季淑红
[导读] 为了调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只有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是不够的,同时也要学生引发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真正融入课堂。所以,这需要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教学需要,合理开展教学活动
        季淑红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实验中学 253500
        摘要:为了调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只有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是不够的,同时也要学生引发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真正融入课堂。所以,这需要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教学需要,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从而来达到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有效途径;
引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存在有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得并不充分,缺乏策略与措施,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加强改进。首先,从理论角度来看,借助于本文的研究,能够充分厘清学生学习兴趣的内涵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培养价值,这能够在理论层面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的认识。其次,从实践角度来看,借助于本文的研究,能够针对当前教学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从而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一、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自从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实施以来,各中学都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初中数学教师也逐步进行教学尝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不断地改进与总结中,钻研摸索适合学生、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潜力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数学教学的实际改革探索过程中,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阻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的问题与困难。
        (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枯燥
        初中数学教师作为初中数学知识的专业人士,应充分意识到并向学生传播一种观念,即数学不单单是抽象复杂的数字与公式,并应尝试带领学生发掘数学理论知识背后的学科美。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自己就忽略了数学的学科魅力,没有领悟到个性化教学的真谛,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理论与公式,使得对初中生来说原本就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更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接受。由于数学知识本就比较复杂,又缺乏数学教师在教学上的兴趣引导,使得许多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兴趣尽失,对数学敬而远之,长此以往只会使他们的数学水平更加跟不上教学步伐,从而导致学生不愿学数学,学不会数学的恶性循环。
        (二)教学手段落后,对学生兴趣调动能力有限
        要想充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广大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树立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之外,也应该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从当前较为客观的情况来看,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兴趣调动是非常有限的。
二、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学习方法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数学这一科目作为初中阶段必学的重点科目,让一部分同学会感觉枯燥无味。有压力等等的感觉,进而对数学课堂产生厌烦与排斥,拒绝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就要对中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将数学理论、数学公式灵活化的表现在初中生的眼前。那么前提条件就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平常都是运用口头讲解数学理论,做不到抓住初中生的专注力,所以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但是也不能做到喧宾夺主,主要目的是数学理论与数学知识的传递。


        (二)设置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注意力
        兴趣教学法就是要给学生一种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为自己好像亲自到那个情景当中去了,做到听课、看书都非常专注,给人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兴趣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环境的想象,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讲课当中,要有目的性的将学生带到一种充满活力的、热情的生动形象的场景之中,然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理解教材、心灵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提高精神上的集中力,教师提出问题、概念想象化的方法,让学生觉得好像在另一个环境中,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这种有深有浅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光能够了解到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对课本的深入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从初中数学本质上而言,其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广,且知识多为基础知识为主,这极大的迎合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阶段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较好的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方向。而多媒体技术能够较为形象的将数学知识点通过生动的图片以及课件展现出来,使之正好与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相吻合,从而达到教学理想目的——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转变。从数学文化发展历程而言,数学中所包含的公式以及概念,并不是单纯的文字与数字,而是具有深层含义的故事。例如,在证明“圆周角定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教材内容制成课件和动态的画面,学生观看之后,能从中体会到图形变化的规律。
        (四)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在高效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前提条件。而若想转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提升其学习兴趣则需要从改善数学教学方式上着手。具体说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当代初中生的个性特点,投其所好,找到符合其兴趣取向的教学切入点,利用适合学生的课堂形式进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传授。可通过结合实际生活来解释数学原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教授《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活用生活中常见的与平行线或相交线相关的例子,如火车轨道、篱笆、梯子等,或者通过相关的数学小故事向学生讲授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有关定理。这种方式不仅会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数学理论,还会因为其熟知的例子引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自主的理论学习,并鼓励其针对疑惑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同时结合课后同步习题加以检测,使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之后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五)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进行转化然后解决问题。数学的教学模式不再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而是将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转换再应用于课堂中。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氛围,还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结合,加强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的热爱,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初中生进行培养,引导小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爱好进而发展成兴趣。
结束语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帮手,也是学生对于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在初中正是青春朝气,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时期,教师应该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改变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思路,对其加以引导,用兴趣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对学习的乐趣,慢慢升级成志趣,使得学生的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强,然后使得学习能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志高.初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6):142-143.
[2]张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20(11):84-85.
[3]朱照锐.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J].华夏教师,2020(07):52-53.
[4]黄纯福.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20-322.
[5]张壬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