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伊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摘要】:当前,新课改不断推进,中小学数学教育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出发,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的途径,即采用结合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方,选择与实际结合的数学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
一、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小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兴趣是其自主学习的基础与关键。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还不很成熟,思维能力不足,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始终面临许多困难。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数学的独特思维能力。但是在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关注还不足,没有针对小学生心理与生理需求展开教学,归根结底是教师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本文基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路径,旨在引导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解决学习的相关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
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生学会自我思考,掌握思考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重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不仅是小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要从小学生做起,通过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主动掌握教学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
(一)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非智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小学生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数学,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相关的数学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通过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的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
(二)帮助小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自主的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与挖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达到了理解和掌握数学方法的目的。
(三)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之一,与数学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思维缜密,推理能力强。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将数学计算和演验等步骤结合起来,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由此可知,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此,建议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结合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陌生的事物非常好奇,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这一心理。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可以通过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然而,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在兴趣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极为不利。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小学生特征,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方法。通过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活动提问。
例如,参观博物馆的门票是20元,午餐是5元,旅游费用是15元,参观博物馆共需要多少钱?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情景教学、知识竞赛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参与数学文化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与实际结合的数学教学方式
小学生思维简单,还无法做到将学生与生活结合起来,也无法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只把数学当作一门学科,却不能认识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无法积极主动的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特别是将数学内容纳入到生活的范畴进行详解,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加减乘除的过程中,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在认识数字时,带领学生到操场和音乐教室,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教学楼有多少层,讲台上有几个粉笔,学生可以利用手指、火柴来计数。在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时,可以设置各种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会计算。例如,一包饼干5元钱,买2包是多少钱?买6包又是多少钱?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并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运用情景教学法来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后,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
传统的教师主导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灌输教学法会使课堂气氛更加严重,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通过实施合作式教学法,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权,增强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焕发活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实施民主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学习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讨论,并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三七”游戏来让学生了解倍数和约数的知识,学生围成一圈,一个同学数1,后面接着数2,遇到3和7的倍数跳过,例如,3、7、12、14等,如果没有跳过,则这也学生输了……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规则,例如,将100以内所有3和7的倍数列出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习初等数学基本知识和了解小学数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缜密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前提,为后期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研究可知,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相关知识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应该结合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方法与实际结合的数学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通过有效教学方法与多样化教学内容的集合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从而为小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小学数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淑玲.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83.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5):42-45.
[3]刘巍鹃.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187-188.
[4]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9):24.
[5]沙培宁.“我思”的缺失与弥补──对教师“独立思考”之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2,(0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