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张斌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维方法上。数学教学不仅要掌握数学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等。基于此,以下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张斌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树儿湾小学07645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维方法上。数学教学不仅要掌握数学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等。基于此,以下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探析
引言
自教育改革以来,初等教育已成为一个中心主题,并成为所有教育领域的重点。著名人格张说,数学的基本态度分为三个维度:真、善、美。总而言之,首先要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价值观,了解数学真理的严格特性和准确性。第二,个人具有运用数学思想和了解现实的基本天赋。归根结底,你可以从核心竞争力中学到数学的教学方式,真正欣赏数学的美,热爱数学,改变数学的教学方式。\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能力不强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的年龄较小,其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而言,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进而直接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同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教学探究现状
        在小学里,今天大多数老师都有条件地授课。他们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数学。二是自觉组织活动,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生命课程引入现实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以应试教育的模式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那么,其核心素养也自然得不到培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
        (一)注重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自主思考中获得新知,其创新精神也可得到有效培养。对此,教师可合理安排课时,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思考如何保证计算的效率及准确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出几道计算题,如“999+998”“201+305”,这类算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数字与“整数”较为接近,在此处所指的整数特指只有一个有效位的数字,如10、100、200这一类数字。在此过程中,通过重复练习,学生可能会发现计算规律,如在“999+998”中,将两个数字分别看作1000,再减去相应的数字,该算式可转化为(999+1)+(998+2)-3,便能很快得到答案为2997。

这类方法在后续讲学中会涉及,而在没有教材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所获得的效果更佳,从另一个视角看,总结计算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优化课后设计,如让学生计算父母的收入与支出,并制作一个小账本。通过此类教学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避免其思维被教材所禁锢。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扩展数学视野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到许多数学常识,而是指导学生怎样研习数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和剖析问题的本领,这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真正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常识,帮助学生归纳和了解常识。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集中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结构化,能够帮助学生实时学习和巩固。在教授完教材知识后,教师还可以扩展知识,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当代课堂最有力的辅助手段,不仅代表着一种教学手段,也代表着其背后蕴藏的“互联网+教育”的资源、形式、思路,意味着更开放的课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充分提升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操作与运用能力,辅助教学工作,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变化。除了技术的辅助,在现代技术背后,隐藏的是“互联网+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思路,以2020年疫情期间为例,很多教师走上了网络授课、直播授课的道路,做出了新的尝试。事实上,在非特殊情况,网络授课、线上交流等形式,又如何不能在教学中实现呢?用现代化教学思路武装教师头脑,推动教学工作革新发展,应当是教师做出的有益尝试,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出新的解读与建设。现代化信息技术之下,数学学习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这些本不该被“拒之门外”,却也需要教师加以关注与提升。
        (四)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常与数字打交道,也会有意识的建立事物现象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即数感。因此,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的将教学内容融于生活现象当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操作,正确的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数感。例如:在教学认识整万数时,学生缺乏良好的数感,不能正确的感知万、十万、百万、千万等数到底有多大,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些数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可采用学具与实际生活现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给学生出示一张很薄的白纸,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白纸,一万张的高度大约为1米,就像我们使用的课桌高度一样,这样学生就对万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而十万张白纸的高度大约为10米,和三层教学楼的高度相差不多,学生会感叹十万的强大。一百万张白纸的高度大约为100米,一座30层高的摩天大厦的高度也差不多是100米,一千万张白纸差不多有1000米,相当于一座大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对实物展开想象,真切地感知各种数的大小,感叹数字蕴含的奥妙,对数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数感。
结束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需深入分析数学过程,在注重文化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唯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实现新课改“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尧珣.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34):65.
[2]李爱霞.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2019(22):194.
[3]马晓旭.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J].考试周刊,2019(36):105.
[4]郭艳丽.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学苑教育,2018(1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