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王鑫雨
[导读] 初中生要学好数学,必须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而有效提问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并根据相关的教材内容,合理提问,抓住提问的契机
        王鑫雨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中学  251400

        摘要:初中生要学好数学,必须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而有效提问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并根据相关的教材内容,合理提问,抓住提问的契机,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以此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只能处于被动位置,接受相关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思维非常局限,且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佳。为此,教师要想有效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应当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究有关的数学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
1 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课堂有效提问
        数学是一门生活学科,其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源于生活,也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相关的数学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以《生活中的轴对称》为例,教师能够联系生活,进行提问。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建筑和事物是轴对称的图形?”有学生说:“树叶,蝴蝶,面具。”有学生说:“房子。”等等。有学生问:“那么,这些轴对称图形是不是都以中间一条线进行对称,像叶子,中间一根茎将叶子分成两半,而其他图        形也是如此吗?”教师回答说:“只有具备轴对称的条件和性质,则都关于中间一条线对称。”有学生问:“那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呢?”等等,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提问,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分析中,更为直观的理解章节知识点。这样,既可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也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2 巧妙提问,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上,如何吸引学生对待课程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是当前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而问题具有一定的设疑特性,能够让整个课堂氛围充满疑问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导入环节进行设疑处理。即根据新知内容设置问题,并导入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具体问题进行交流与互动,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猎奇心理,并激发深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比如说,在围绕“统计的简单应用”展开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统计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

即“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数据,比如说商场的月平均销售业绩,班级学生的月考成绩分布等,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效的工具对具体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数据的总体趋势呢?”之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探讨空间,当学生提出统计思路和观点时,教师则可以顺势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据统计的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明确。
3 灵活设问,启迪思维
在数学课上,有些数学知识从内涵和本质层面来讲,在抽象方面具有较强的特征。同时,也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而作为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突破难点挑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基础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结合现实生活情境构建直观、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思考和综合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数学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轴对称”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数学概念以及具体的判定条件加深理解,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设置问题情境,即“广告公司要设置一组轴对称形状的广告宣传图形,并为学生提供几组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和判断哪些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并简述具体的判定方法和理由。”如此一来,学生针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规律,从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而提供丰富的训练空间。
4 探究问题,强化理解
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站在素质思想的角度进行全面考虑,合理的设置探究性问题,即保证问题的开放性,以及自主探究的价值。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结合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探究,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建设,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以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参与到问题的深入发掘与积极探索活动当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意识的支撑下,全面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按照平时所掌握的学情信息进行均衡化分组。之后,引导学生对多边形的内角和数学规律进行假设,并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进行自由探究。学生在小组内部可以通过设计多边形模型的方式确定探究方向,之后利用量角器等工具对图形模型进行内角的测量。最终,通过统计与分析掌握内角和的规律。在小组内部探讨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具体的探究结果进行组间分享,并委派小组成员进行观点分享和阐述,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行为进行合理的总结,从而保证问题的分析和探索效能更加突出,也能够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领悟合作学习的内在含义,从而实现初中生团队配合意识的综合性培养。
5 结论
依前所述,做好课堂提问环节优化设计,对促进学生思维建设、培养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作为数学教师需要站在新课标角度对提问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要丰富提问内容,创新提问形式,加强学生问题思考过程中的思维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准确的分析思路,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引导,层层分析,深入探究有关的数学知识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入领悟其中包含的数学精髓,也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毛兴明.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17):68-69.
[2]徐丽花.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49-150.
[3]杨洪建.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86.
[4]张玉芝.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9):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