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樊澜双
[导读]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教师教通过文学素材的阅读和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探究展开论述。
        樊澜双
        来宾市第六中学  广西来宾市  546100
        摘要: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教师教通过文学素材的阅读和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探究
引言
        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出教师通过教学工作发挥培养人的目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以及教师的引导,不断形成的核心能力和意志品质。教师通过使用素质教育教学手段,不仅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能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进一步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将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授课中,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应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快速转变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历史学科育人价值逐步渗透到备课、教法选择、主题研讨、情感培养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一、历史核心素养概念阐释
        与以往教材相比,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增加了很多史料。教科书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靠,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书。史料在教科书中的运用,其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多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让了学生掌握运用材料进行历史的分析,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增强认知。核心素养是对学生采取与其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相符、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技能的锻炼以及素养的养成。核心素养的特点在于开放、稳定、发展变化,核心素养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朱汉国认为:历史学科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过程中核心素养的逐步发展。历史学科素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逐渐形成的内在素质、核心能力、知识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包括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内容:历史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证据以及祖国情感。历史唯物主义代表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理论,时空观念代表核心思维,历史解释代表核心能力,历史证据代表核心方法,祖国情感代表核心价值观。
二、什么是历史学习中的文史融合
        历史学离不开史料,有合理的史料才会有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历史。重视史料教学,让学生基本的认知,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导向之一。在响应国家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学校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助于课程的开展。本文中的文史融合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将文学内容运用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结合史实表现出来,将历史事件立体化,以文史融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表达能力。文史融合中的教学材料包括了诗歌、散文、历史小说、历史剧、词曲、传奇等。教师通过文史融合的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历史知识,还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文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历史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
三、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应用
        (一)课堂中阅读文史材料,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是指对历史知识和事件的感知能力的建立。学生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基本认知,对长期的历史学习就非常困难,无法深入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运用文史类材料,引导学生认识一定的历史背景。例如,在介绍盛唐时期时,教师可以引用杜甫名诗《忆昔》的内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诗中生动描绘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们在脑海中想象出长安街头的盛况。教师通过诗句的引用阅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感知,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二)情境构建,在分析中优化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教育教学中兴趣便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不论是思想还是个人行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要想让学生得到学习注意力的集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这一手段,在视觉感官的冲击下调动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学习的动力进行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学生历史理解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为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生对这一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思维导图的创设,在这一历史轮廓的情境构建中,让学生对这一历史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主线路。我们可以以鸦片战争为核心进行背景、影响、导火索、结果、历史事件代表人物等历史内容的展示,在这一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快速得到学习的主方向,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掌握历史线路、历史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深化,为落实核心素养这一课堂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三)展开教学活动
        主题教学反复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综合主题教学的特点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组织学生展开丰富的历史实践活动,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围绕设计的教学主题,同时要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主题,即“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本质和虚伪的面貌,同时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等。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辩论的主题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利大于弊”和“林则徐虎门销烟弊大于利”。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准备充足的资料,接着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赛。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客观、全面地认识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行为,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这样的实践活动更能引导学生审视历史,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内在价值,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还能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促进主题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对学生更好地解释历史、重构历史、认识历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效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将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和主题教学目标的共同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74.
[2]汪建军.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才智,2019(25):206.
[3]胡潇月.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05-106.
[4]付吉莉.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47-248.
[5]刘玉萍.文史结合教学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解中的运用[D].赣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樊澜双,1989年1月,女,壮族,广西忻城县,大学本科,从事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