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羊
合江县白鹿镇中学646200
摘要:中学地理作为中学时期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老师除了需要教给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还需要培育学生自身的实践力,使学生可以借助实施学习地理来增强自身所具有的综合能力。本篇文章就中学地理教学期间如何培育学生的实践力展开探讨,并给出几点可行的措施,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实践力;探讨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课程四大核心素养中的其中一个,主要指的就是地理实践活动期间所需要的意志品质与行动能力。但是如果想要增强学生所具有的地理实践力,就要老师合理的应用不同的教学辅助方式,并依据不同的地理教学情境,应仿真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在仿真社会与自然情景中进一步感知地理环境,增强其所具有的地理实践力。
一、用好图片方式,引导学生读图能力
在中学地理课本中不难发现其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就是图片,不同的地理图片就是学生学会地理知识的主要手段。地理图片包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老师务必要让学生由图片下手,能够看图并看懂图。老师首先要强化对地理课本中图片的关注度,之后指引学生去仔细分析,寻找通往地理世界的门。比如,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个课程的教学时,该堂内容就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难点,尤其是牵扯到一个区域正午时分太阳高度的改变,地理课本给出大量有关的图片。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定期去观察与测量该地区正午时分高度的改变,能够由30度、60度以及90度的角度使用强光去照射黑布,然后使用电子温度计来测量三次温度的改变,接着把观察的数据做收集与汇总,制作出对应的表格。借助表格中的数据,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范围变得更大,受到的光热越多。然后再展开思考,太阳的高度角是否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相关。又如,太阳能安装这个角度和楼间距的水设置这些,老师能够指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到实地去测量并得出结论。在教学期间想要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力就应要求学生先观察这部分图片,借助图片来认识一种现象的存在,切忌不要一笔带过,而是需要对每一张图表展开深入的挖掘。老师能够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小组讨论活动,借助这种形式来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且说出其所总结的学习经验。总而言之,地理课本中的地理图片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载体,老师务必要予以重视,利用好这个教学资源。
二、强化课堂内外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的提升和相应的课外实践是分不开的,其是培育学生自身地理实践力的关键渠道之一。在开展地理课程教学时,老师应在合理的时候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及社会调查上的任务,像是结合本地情况每个学期安排1到2个任务就可以了。
在每个季度的学科小论文活动中,部分老师想到学生因为没有优质的学习素材而并未认真去参加,这时就要老师把这部分社会实践调查和每个学期的地理小论文有效结合。比如,在开展关于地方工业发展状况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安排适量的周末课外作业,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去调查学校附近的工业布局,归纳出相应的工业类型,认识到其工业的发展历史,解析工业区位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对于这些工业经济在发展期间所碰到的问题,像是工业污染和产业升级情况这些,学生能够给出部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这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作业,学校可以提前与这部分企业的负责人展开沟通。老师应做相应的安全教育引导,让学生不要走入到工业中的危险区域。在进行社会的调查期间,老师应该进行相应的跟踪引导,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作业,使得学生开始掌握部分地理分析的方式,知道调查数据应该怎样总结和归纳。老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借助图表或是文字报告来完成最后的作业,使得社会调查有一定的价值,并非是走形式,在真正意义上增强学生自身的地理实践力。
三、深入研究地理要素,培育学生自身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这部分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下的地理课本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有提到人地协调观。所以,老师在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人地协调观这部分内容的渗入。学习地理最为主要的作用是地理知识和地理运用能力需要为实际生活服务。像是,在学生看到流动的河水时,在大脑中就能够形成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河流区域内农田灌溉具有的价值,知道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河流丰水期会出现洪水这些意识,从而培育自身的地理综合分析水平。比如,在进行“天气与气候”这节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应该导入部分和课程相关的人地协调观,在具体的分析中展现出学生所具有的实践力,培育这两方面的学科素养。老师可以展示一些近期有关雾霾的新闻,在搭配上该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图片,同时在课件中提出这些问题:什么是PM2.5?PM2.5数值变大会对人们平时的生活与生产怎样的影响?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才可以处理好雾霾天气问题?这时大部分学生在完成新闻和图片的课件之后,陆续开始展开讨论与思考。因为学生对于雾霾天气本身就有着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是可以说出一些内容的,这使得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结束语:总而言之,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理论与实践这两方面的内容,起步也是地理老师开展教学的方向。在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期间,老师应进一步利用好图表所具有的作用,使得学生的读图能力得以提升;发掘各种地理要素间所存在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谷观;利用课堂活动来给学生制造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进而增强学生所具有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薛攀利. 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陈丽.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落实地理实践力[C]..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1-13.
[3]缪辉辉.初中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8(0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