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史料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杨钰梅
[导读]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通过历史的学习,把握历史学科的特征,

        杨钰梅
        沂源县第一中学   山东  淄博  256100
        摘要: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通过历史的学习,把握历史学科的特征,同时提高学生史料收集的能力,强化学生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史料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有效利用
引言
        高中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历史发展和历史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历史教学始终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知识记忆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得大家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历史教师应该应用历史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开拓他们的视野和历史知识面,以此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成效。
一、史料的含义
        史料就是我们人类通过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存留下来的资料,我们可以参考其来认识了解历史的真相和过程。史料教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从史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继而对历史的探索。近年来,史料的地位越来越高,无论是高考题还是平时的模拟题,都有大量的史料出现,常常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史料回答出相应的问题,由此可知,学会分析史料是尤为重要的。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材料的重要意义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历史材料,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继而收获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有趣的历史材料来打破沉闷的课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忱。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蕴藏在历史岁月中的故事内容都能够融入课堂教学,只有其中饱含正能量与健康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历史材料才可以突显出故事教学能够达成的教学预期。因此,教师应该仔细甄选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历史材料,以便能够有效发挥出其教育价值。
三、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受到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历史教师在传统意义上多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注重的是对课本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对学生感知理解能力的养成,其目的更多是为了应付升学和考试所带来的压力,以学生的历史成绩高低作为历史课接受程度的唯一评判标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具有客观性,对于事件产生的时间人物等内容需要精确记忆因此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背诵,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教师教学没有兴致,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呆板,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思考探究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索然无趣。
        (二)历史材料的利用中的问题
        在实际运用历史材料的时候,一方面使用历史材料进行教学的形式较为死板、沉闷,虽然在开始有一定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和探究的热忱,然而缺乏后劲,使得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会渐渐对历史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举办的各类活动形式内容都特别浮于表面,盲目而缺乏专业判断地跟随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此并不会在实质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和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升。另外,教师选用的历史材料对于补充和完善课堂内容没有较好关联,不能引发学生对于历史材料的深入思索,进而无法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故而获取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史料的途径
        (一)教给学生正确收集和选择史料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依据,正是因为史料留存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我们子孙后代才能正确地了解历史真相。我们一定要尊重历史,不能违背历史规律,所有的历史都是从佐证而来,并非凭空想象的,务必保证史料的正确性。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料库、各大网站等途径来搜寻史料,如果学生能正确地运用史料资源,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人物做事的风格特点,有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如果是自己面临当时场景会怎样做,是否会做出相应的决策,分析是否有更加明智的决策。学习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借鉴其思考问题的可取之处。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运用史料
        史料作为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点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知识点解读中应注意历史资料的使用,并根据所解读的内容合理选择历史资料的类型。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并不都有史料和思考问题,教科书中的一些关键内容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结论,如果没有解释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加入历史事实来解释这一理论。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应增加哪些史实,认真收集史料,丰富教材内容,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选择的重要史料,无论是存在于教科书中,还是属于课堂外补充,都必须去引导学生“细嚼慢咽”,循序渐进地吸收。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这样才能增加他们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史料种类繁多,很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比如历史图片,特别是摄影术发明后,图片已成为重要的史料载体,与枯燥抽象的课文相比,图片更加直观、生动和具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史证教育
        高中历史老师作为历史课程的主导者,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自觉地养成史证教育的理念。但是,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老师对学生实证能力的培养仍然不够重视。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证教育,抛弃传统历史教学中重视“传授性”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实证教育的带领下,重视自身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相关材料论证和分析历史问题,让学生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养成良好的思辨意识和道德品质。其次,历史老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除了要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外,还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史学素养和教学功底。让自己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实力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习惯,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挖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在史证教育的前提下,养成好的意识。
结束语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学习历史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化和人性的理解。学习历史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对历史发展不断了解和认识熟知的过程。素质教育要求历史教师依据当代阶段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类型多样化、数量合理化,重难点突出化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初中阶段的简单记忆转化为高中时期的分析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和历史政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杭伯行,赵广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72.
[2]李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法分析[J].发展,2019(12):123.
[3]张力杰.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史料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37.
[4]陈迪.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29):51-52.
[5]黎新.重视史料教学,加强对高中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11-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