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梁军
[导读]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仍留存着部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为低下。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及解决方式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教学有效性,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梁军
        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耿集中学    441212
        摘要: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仍留存着部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为低下。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及解决方式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教学有效性,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随着现阶段新课标及新课改的推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性和延伸性逐渐受到了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等进行充分的提升,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主要面临的重点问题。想要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便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强化,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这才是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是整体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也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完成现阶段新课标及新课改的基本要求,首先便应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改革强化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但在现阶段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较低,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究其原因,首先便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行为往往受到兴趣的控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培养效果,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在现阶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较低,主要的学习精力也放在提升考试成绩中,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通过被动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机械化的学习,对历史的年代、知识点、重点人物及事件等进行背诵,并未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导致学生在课堂中难以提升学习效率。其次,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结构中地位较低,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的考试中所占分数较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更加着重于拿分较高且要求较高的科目中,对历史学科并未进行充分的了解和重视。在这样的思想下,教师及校方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也难以产生正确的认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历史学科被其他学科占用的情况,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降低是必然的,这种思想的产生和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为低下,学生的历史意识难以进行提升。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的应用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展现学生课堂中的主体位置,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但在现阶段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应用并未进行改革,仍是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味的讲授式教学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难以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充分地提升,学习效果自然难以进行强化。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在现阶段新课标及新课改的推进与落实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等受到了明确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自身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积极为学生进行能力的提升和基础知识的强化,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构建良好的历史认知能力,并对自身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充分的强化。
(一)明确目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便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及历史概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认知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解析,并通过如解析、综合、对比等手法的应用,对历史中的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并能够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表达和概括,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唯物主义的视角对历史进行认知,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构建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达成这一目的,首先便应通过正确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自身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并能够逐渐意识到历史的趣味及真实性,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充分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便能够有效地为学生进行教学情境及教学氛围的构建,例如在对《秦统一中国》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年代背景及文化发展进度,使学生能够以直观的方式进行代入,并通过如影视作品、短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秦时期的文化及民俗,使学生在对历史中国家的建立进行充分了解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文化发展过程,强化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学情境的引导在课堂中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教材中内容的学习和探索,逐步养成深度学习课文内容的习惯。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拓展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造成直接的影响,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课堂氛围、教学有效性等进行影响。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是学生对学科的基础认知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为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对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使学生充分代入其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描述,强化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理解,在理解后进行解析和判定,能够大幅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及好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观念。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为学生进行课堂氛围的活跃和构建,并通过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及重要性,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性,通过时代的发展及变革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发展意识及竞争观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构建良好的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低下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目标等进行重新构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纠正历史学科认知,强化历史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逐步构成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1]陈淑华.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8).123-124.
[2] 林江平.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9).53.
[3] 林岱明.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J].教育界,2016,(4).2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