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英语绘本阅读主题意义探究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吴晓燕
[导读] 思维品质的教学要以语言为载体,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也是要通过语言学习来培养的。只有把这些素养融入到语言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吴晓燕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江小学  528200   
        【摘要】思维品质的教学要以语言为载体,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也是要通过语言学习来培养的。只有把这些素养融入到语言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旨在阐述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进行阅读主题探究教学,引领学生融合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英语阅读;主题意义探究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需要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些是隐性的的素养。思维品质的教学要以语言为载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也是要通过语言学习来培养。所以只有把这些素养融入到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进行语篇阅读主题探究教学则可以有效实现从课程内容走向课程目标的跨越。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进行阅读主题意义探究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赋权
        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出英语学习要发挥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最大地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
        学生有选择阅读话题或材料的权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与生活相关的材料是我们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如此,学生才更有动力去学,努力进行尝试,才会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语言学习天赋带入课堂。
        学生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权利。SSR(持续默读)就是非常好的方式。教师每节课留出5-10分钟进行自由阅读,师生徜徉在愉悦的阅读海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学生有各抒己见的权利。在阅读课中,教师通过激活学生和话题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读到的、读懂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和评价,探究主题意义。
        二、阅读主题意义探究教学需要注重语篇的整体性输入
    语言的学习是先整体感知,后认识部分之间的关联。我们提倡意义先行,让意义来引领知识的学习。整体性教学强调的是在探究主题意义任务驱动下整体输入—整体感知—整篇输出。教师充分利用好图片环游教学法能很好的对绘本进行整体呈现,图片在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的同时,能让学生掌握绘本的整体意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主题意义在学生头脑中整体构建的过程。
    [案例1]
        以《领先阅读.X计划》第1级绘本中的Hamster on the Run为例。故事讲述了仓鼠Pickles 逃跑了,主人公Ant 在不同房间寻找仓鼠,最终在抽屉里找到仓鼠的故事。


        在这节课中,笔者从谈论宠物开始,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设疑,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What will happen next?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图片环游。紧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细节,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的心情,理解故事大意。随即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特点由学生继续选择仓鼠去了哪个房间,同时观察人物的表情。(到此为止,图片环游结束,教师已经对绘本进行了整体输入。)之后结束图片环游,给学生听故事和默读故事的时间,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故事。最后根据故事情境创编新的故事。   
        语言学习的重点是话语或阅读文本的意义。在探究主题意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相信完整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从整体意义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建构意义。只有当学生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他们才会喜欢主动的运用所学语言,这样的语言学习才是有效的。
        三、阅读主题意义探究教学要注重对语篇进行多层次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不仅仅是解读表面的含义,更是要引领学生发现文本背后的意义。文本解读需要关注三个层面:第一,字面的意思,即文本语言直接呈现的涵义。第二,发现文本背后的意义。这种发现不仅仅是猜测,需要在文本里找到依据的线索,需要运用推理能力,结合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与发现。第三,批判性思考,则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如何看待类似的现象和问题。
    [案例2]
        以《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中的Sara’s Medicine为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Sara生病了,妈妈给了哥哥Connor一个购物清单,让他帮忙去购物,并叮嘱他记得给妹妹买药。可是过程中药丢了,他们苦寻无果。最后是药店的老板Mr. Dunn帮忙把药送过来的故事。
   在文本解读的第一层面,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与购物相关的话题。再仔细观察文本里的线索和图片就会发现里面隐含着第二层的含义:这是一个二孩家庭里非常温馨的场景,有哥哥帮助妈妈购物、为妹妹买药的亲情,有朋友互助的友情,有邻里互助的温情,其中还有有效购物的生活妙招。这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进行观察、理解、关联才能探究获得。而第三层批判性思考则是对学生进行迁移创新的关键。我们可以提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从与文本对话迁移到与生活对话。通过对语篇进行多层次的解读,学生就能从掌握语言开始,进而关注到语言背后的意义,并在探讨、实践中迁移和领悟。我们教学就能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结语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引领下,教师有意识的开展阅读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阅读中生成无限可能的价值。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主题意义探究,让主题意义生成在语言学习活动中“如影随行”,更好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蔷、敖娜仁图雅.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北京: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4.
[2]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2018,10.
[3]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4):1—6.2018.4.
[4]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 儿童、阅读与讨论.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