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班级合唱教学模式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王进
[导读]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音乐之美,并逐渐在音乐的学习中获得足够的乐趣。

        王进
        山东省淄博第十五中学  255100

        摘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音乐之美,并逐渐在音乐的学习中获得足够的乐趣。那么初中音乐教师就要深入研究班级合唱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本文从淡化教学界限、启发学生兴趣及提升音乐素养三个步骤进行详细的研究,对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如何开展班级合唱教学模式予以全面的分析,旨在为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班级合唱;教学模式

        引言:在当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采用素质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音乐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直到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后,教育者才逐渐对音乐学科重视起来。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在音乐上找到心灵的归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用班级合唱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体合作意识。此处所指的合唱并非专业角度的合唱,而是让学生根据所选曲目排练简单的合唱方式,主要在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使学生体验到音乐演唱的快乐。
一、淡化初中音乐教学中课堂的界限
        班级合唱教学模式所面向的团体是班级中的所有学生,由于初中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不同小学、不同教师影响的唱歌方法与唱歌习惯都有所差异,而且学生之间的音乐基础与合唱能力并不相同,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班级合唱教学模式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客观的教学因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先“听”先“感受”,利用校园的广播在课间活动时间播放一些教材中的曲目,打破初中音乐教学的课时限制,当学生对音乐歌曲耳熟能详以后,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在潜移默化中积淀下来。淡化初中音乐课堂界限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用音乐艺术慢慢感染学生的内心,使学生能够逐渐喜欢上音乐,那么学生才能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到合唱活动中。合唱教学在形式上需要班级内的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将很多人分为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唱,这种形式在团队表现力与艺术表现力方面非常有特点,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初中音乐课堂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组织一些课外的音乐兴趣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一些关于音乐方面的资料,提升唱歌的能力。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将音乐歌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班级的合唱来发挥受教育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和教师“玩”在一起,感受到自己的才是课堂中的主人,那么学生才能够在班级合唱的排练中全身心的投入,充分感受班级合唱带来的精神力量。教学课堂与其他时间的界限是可以被淡化的,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教师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更为重要。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启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给学生带来学习动力的最佳方式,教师需要将启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在班级合唱中的积极性。如教师在排练合唱歌曲时,由于不同的歌曲具有不同的风格,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限,在最初可能无法准确的掌握歌曲的风格,所以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器材上播放一些相关的合唱视频,让学生先听先看,掌握最基本的合唱技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发现,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后,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合唱视频,所获得的音乐知识要比教师讲述的更多,学生的专注度也会更高,这是班级合唱教学的关键,学生要掌握合唱的技巧,才能和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节奏和旋律,使整体的歌曲合唱更加和谐、完整。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要教学生唱歌,还要让学生在合唱中多看、多动,感受到音乐之中的向心力,学生在合唱时也是在品鉴音乐,教师在组织班级合唱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对合唱充满信心,尤其是一些音准、节奏不好的学生,音乐教师更要通过鼓励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合唱的技巧,并在排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去唱、大声去唱,从勇敢的表现中提升自身的积极性。当歌曲的节奏变化时,学生应当根据歌曲的节奏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速度,再通过教师的击拍动作来启发自己的节奏变化。
三、合唱教学提升学生音乐学科素养
        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对于音乐课堂硬件教学设备的要求非常小,但是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知能力,在当代素质教育实行公平教学方面是非常实用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就经济层次而言,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会为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带来学习艺术的机会,我国教育方面的调查报告中现实,有90%的农村学生对音乐类课程的兴趣更高,但是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艺术的机会更少,而且学校的艺术资源也十分匮乏。所以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工具,合唱的方式对乐器的需求度不高,考验学生的节奏协调能力和乐感。教师也可以在特殊的节日前期来排练合唱,增强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如在国庆节前期排练《歌唱祖国》,在年级内组织红歌合唱比赛。《歌唱祖国》这首歌可以分为两个声部演唱,男生负责第一声部,女生负责第二声部,低音与高音之间相互搭配,歌曲的协调性很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结束语:音乐歌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合唱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班级合唱教学模式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但为使班级合唱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在现有的教学情况上,寻求一种共性的音乐之美,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吸引学生主动、全员参与其中,改变传统观念下音乐学科的边缘化地位,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郭文鹏. 基于有效教、快乐学的初中班级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J]. 北极光,2019(04):158-159.
[2]潘婧芸. 中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 北方音乐,2019,39(22):112+122.
[3]张萍.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J]. 音乐时空,2014(19):120.
[4]叶小玲.基于有效教快乐学的初中班级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11):129+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