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
滕州育才中学 277500
摘要:美术学科作为典型的艺术类学科,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具有直观性,示范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较为直观的教学手段。任课教师通过语言讲解与美术示范的有机结合,能够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示范,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美术灵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美术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 有效示范 美术教学
引言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美术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耐心和创造力。基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什么比强烈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了。并且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从美术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特点出发,在美术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概念
示范教学在于利用教师对某一特定技能的示范,以此刺激学生来产生对应的行动,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掌握一些学习技能,属于教学之中的一类基本方法。受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影响,示范教学是教师在授课中会经常采用,也能获得较好教学成果的方式。就美术科目来讲,其中的多样艺术形式,虽呈现于学生眼前的是完整的成品,但在成品之前所经过的技巧、步骤是很多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和体会到的。示范教学的特征在于过程性和直观性,能让学生通过对示范的模仿,更为直接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绘画要点,保障其学习效果。
二、初中美术有效示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有效示范美术创作技法
初中阶段的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和教材编排中,往往涉及许多经典的美术作品。对此,任课教师除了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艺术美,还要有效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学习这些美术作品中应用的美术创作技法,并将所学知识、技法应用于美术作品的创作。此时,任课教师就可以通过示范,针对美术创作技巧的传授开展有效教学。如,在初中中国山水画课程教学中,教师单纯依靠语言讲解,往往难以使学生有效理解绘画过程中的“颜色叠加”和“颜色融合”两种技法之间的区别。此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掌握水墨画的绘画技巧,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绘画效果需求下的用墨、用笔技巧。这样,教师就可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根据“颜色叠加”和“颜色融合”的不同绘画要求调配墨色与水分;同时,为学生示范对应过程中涉及的笔法。通过这种示范性的教学,教师能够使学生在感受到美术作品美感的同时,更加牢固地掌握其中涉及的美术创作技巧。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美术课程拥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因此,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都在快速地成长和发展,他们追求个性,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教学计划更贴合实际,学生也才能更好地接受并融入美术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要重视实践练习,并注意理论知识的讲授,重视理论知识的渗透。一方面,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关系密不可分。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练习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使其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加之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教师将美术理论作为教学重点,不注重实践,学生很容易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就难以开展。因此,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提升美术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三)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有着重性的示范教学
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针对一幅作品的所有细节内容进行示范,往往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等其他环节时间的缩减,难以使示范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主题、教学目的和教学需求,从整幅作品中选取若干重点或难点,进行有着重性的示范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如,在进行人物画像的绘画教学时,任课教师可以选择对表现人物的神情状态具有关键作用的眼睛部位开展有着重性的示范教学,为学生示范人物对象不同神情下眼睛部位的画法,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临摹绘画。
(四)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首先,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强化对探究性教学创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美术教学观念。探究化创新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推进探究式教学创新的进程。例如,教师在讲解《用心灵接触自然》时,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校园景观的视觉效果的变化,培养学生养成不同角度、不同条件下的美学素养。其次,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科学地构建学习小组,关注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协作问题。实施探究式教学创新,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和掌握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状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不同特点,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示范教学
学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美术元素,往往能更好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在美术示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的层面出发,深入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示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一些学生习惯于对某一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模仿、临摹,缺乏自主思考和自主创作,创作出一些雷同、相似的美术作品。对此,任课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身对美术的理解,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评价彼此的作品。这样在有效提升学生美术技法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培养自身的自主创造性和创新思维。
结束语
美术学科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如果一味采用口头讲解的教学方法,难以获得理想化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任课教师要结合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需求等,有效引入示范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对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冰侠,张卓鹏.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58-60.
[2]阿库依迪.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探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05-506.
[3]丁莉.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05.
[4]孙忠昂.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2):24.
[5]黄婷.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