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体育竞赛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 屈允祥
[导读] 作为初中教学科目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备受教师关注。此课程的教学宗旨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未来在社会上有强大的适应力。
        屈允祥
        滕州育才中学   277500
        摘要:作为初中教学科目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备受教师关注。此课程的教学宗旨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未来在社会上有强大的适应力。有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不舍得孩子吃苦、受累,致使一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的课程中不够主动。所以,学校以及教师理应多安排一些体育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初中体育以及健康课程教学的效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利用体育竞赛开展初中体育以及健康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引言
        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家长、社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把“健康第一”“学生主体”放在教学首位,特别注重体能模块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创新,把“学生的主体需求”嵌入课程设计中,把“学生为本”书写在课程目标上,把“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发展”贯穿于课程实施每个环节,有力促进了学生体能发展。但受传统健康教育理念和体能锻炼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体质健康教学供给与学生对体能健康不断增长的需求,还存着较大差距,亟需构建体能模块教学与体能锻炼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新时代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不仅是一个单独的项目,而是由多种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的总称。体育竞赛中会安排一个总裁判,按照固定的比赛规则对每位成员进行督促、管制,促使其更加顺利地使团队之间的体育项目在运动中的较量[1]。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使用体育竞赛的教学方法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还可以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快速提高,促使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变得欢快、活跃,在体育竞赛教学途中教师应该注意下例几项问题。首先,在竞赛途中教师不能将实力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而是将不同实力的学生组成一组,每个小组之间的成员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按照此种方式进行分配可以使体育竞赛更加公正,从而才可以真正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其次,教师理应引导学生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比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不是为了将学生之间的关系恶化,阻碍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最后,裁判理应公平、公正,不可以因为自身情感因素而对某个小组比较偏袒,对小组的成绩要公正地做出判决,不然就会使小组比赛无法顺利进行,也会致使学生之间存在矛盾。
二、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确定体育爱好
        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会或早或晚地进入青春期这一特殊的生理阶段,这时学生的自我意识会迅速觉醒,每名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性格特征,并且渴望自身的“不同”与“特别”能够被他人感受到。因此,在这一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师若想使用单一的教学元素吸引全体学生的兴趣,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在面对“众口难调”的情形,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一定要落实更加详细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各有所爱”的初中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产生热爱。例如,在挖掘初中生的体育爱好时,体育与健康教师可以广泛地为学生推荐不同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多尝试,然后通过了解学生的主观感受与观察学生在相应运动项目中表现出的天赋,帮助学生确定体育爱好。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教师可以紧随时事热点,为学生科普正在进行的世界级的体育赛事、介绍能力卓绝的体育运动员、讲解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史,让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各项运动项目,进而结合自身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当学生确定了运动爱好之后,这项信息将作为其个性化发展方案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就可针对其爱好展开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爱好,进而将其发展为特长。


        (二)巧借体育竞赛,培养合作意识
        传统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理论教学,无视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培养。学生很多时间都是自己独自进行体育动作的练习,几乎没有条件与人进行合作,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这种情况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所以,教师要将自身之前存在的陈旧教学模式改变,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体育竞赛,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在参加体育竞赛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胜利每个小组之间的成员势必会相互协作,可以快速使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体育的教学效力。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百米接力赛”。各个小组的成员为了使自己所在的小组取得胜利会踊跃地对小组中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各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以及劣势,做好分工,科学地安排接力赛中谁是第一棒,进一步确立下几棒由谁接力,促使达到最优的效果,提高小组取胜的概率。这样一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大幅度提升,体育的综合素养也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最大化地使教学效力大幅度提升,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之所以会在教学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教师思想层面的单一性和传统性有直接的关系。大部分体育老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是否得到提升以及教学任务是否按照既定的程序逐步完成,对于学生本身的成长和身体素质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充分的关注,对于学生来说,若学生主观上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则其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体验会在相对优越性上更高,而如果学生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比较薄弱,则不容易获得良好的体育运动体验。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对待学生采用统一的沟通与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并且意识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是这一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避免过于固定的教学方式影响教学效果。
        (四)优化评价,提供差异化培养方案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有效性是互相影响的,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既是对本次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下一次教学设计的参考标准。因此,在个性化培养模式下,为了保证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格外关注教学评价方式,以便及时且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在评价过程中,由于个性化培养模式下每一名学生接受的训练内容与流程均存在差异,体育与健康教师应使用多元评价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具体方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进行整合,并对不同起点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实行差异化评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现在还处在身心发展比较快速的时期。所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日常的教学中要积极科学地使用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进行教学,将教学的宗旨转化成学生在课内课外积极进行的活动,昂扬学生的学习斗志,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学效力。
参考文献
[1]朱振洋.如何运用体育竞赛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58-259.
[2]张海琴.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素养的养成研究[J].田径,2020(04):45-46.
[3]卢晓鹏.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1):72-73.
[4]裴文明.全民健康视角下的体育教育改革思考[J].农家参谋,2020(01):261.
[5]朱彩秀.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