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学生运动兴趣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罗逢熙
[导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从事活动的一种个性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体育课运动兴趣是一个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罗逢熙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笋小学  533000
        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从事活动的一种个性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体育课运动兴趣是一个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体育课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当学生对某一活动产生兴趣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高,行动就自觉积极,教学效果就好。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影响关系,即兴趣深--热情高--行动积极--效果好1。笔者通过对我市五所中学的200名初中学生(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00名),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对体育课运动兴趣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改善影响中学生体育课运动兴趣的因素,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 运动兴趣 培养策略
1 现状分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身体锻炼。现在的初中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好胜心,这种心理往往能转化为对事物的兴趣,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不单纯受主观因素控制,还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初中的体育课不是检测就是达标,很少考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安排插入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生体育课运动兴趣的现状分析和培养,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不断改革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体育课运动兴趣,以便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1 不同性别对体育课运动兴趣的差异
        80%的男生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20%的男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兴趣。20%的女生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70%的女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兴趣,10%的女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
1.2 不同年级对体育课运动兴趣的差异
48.3%的初一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很高,15.3%初二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很高,15.0%的初三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还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2 问题原因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研究,以及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初中生对于体育课运动兴趣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1 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不是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而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播知识和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新颖、不科学,责任心不强等因素。每次上课教师总是老一套的准备活动,教法单一不够灵活,难以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运动积极性,所以学生根本达不到自觉锻炼的意识,这样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兴趣难以激发出来。
2.2 场地设备
        目前不少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甚远,许多学校由于经费等原因,购置的器材较少,能够让学生自己自由活动的健身器材短缺,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的需要。而且由于受体育场地设施的限制,正常的教学秩序常因运动场地的不足受到干扰,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项目不能开设,学生体育课选项范围小,上课班级多,人数多,如遇下雨天,体育场地就更加紧张了。部分学生对上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尤其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田径场、球类场地不完备,不标准,渣土地、水泥地还很多,易受天气条件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3 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锻炼时间不足。现在的初中生从初一年级起,学生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上,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对体育课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准备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就更少。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如果中考考试没有体育项目,我们的学生可能连最起码的活动也不乐意参与,一旦出了校门,就不再对体育活动有什么兴趣。这种应试观念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就是在学校也难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2。


2.4 社会环境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生惯养,从小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很多家长受传统的“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课只是让孩子们玩玩而已,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就可以。再加上近几年校园体育安全事故频发,“毒塑胶场地事件”“学生体育课猝死事件”,更加剧了家长和社会对体育课运动锻炼的保守心理。学生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下,上体育课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怕苦怕累,尤其是女孩子,有事没事就请假,宁愿站在一边观看其他同学玩耍,也不参与活动,更不要说对体育课的活动兴趣了3。
3 方法策略
        人对某事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古代就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体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3.1 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些资料表明,激发和培养中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不仅要思考教学的内容、程序,而且要熟悉教材,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广泛兴趣,提高运动成绩。同时,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这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1.1 更新体育观念
        第一:指导思想的更新。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突出“健康”是唯一的目的。第二:体育意识的更新。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要求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校体育不单纯是学生在学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且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第三:教师行为的更新。新时期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且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和练习机会4。

3.1.2 提升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和师德关系甚大,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言行,科学知识和教学水平对学生身心的成长所施加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体育教师,如果在某一项目上表现的技艺精湛,教学有方,就会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选择模仿和练习,比如很多中学生模仿李小龙的截拳道,模仿NBA勇士队的史蒂芬库里的三分球投篮,去年刚刚夺得奥运冠军的中国女排,也使众多学校掀起了一波排球热。对专业技能的熟练和研修,也恰恰体现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3.1.3 师生和谐、鼓励成功
        老师的和蔼可亲、胸怀宽广、风趣幽默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认真和乐观,对教育取得成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和谐宽松的体育课堂环境中,学生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情绪,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另外,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使学生从教师的热情、自信中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进勇气5。
3.2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会对体育课运动有兴趣,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师习惯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是照着教师说的或示范的做就行了,却很少关心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的是否愉快,只重视教学结果,而不重视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结语
        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运动兴趣,既需要提高学校和社会对体育课堂的硬件设备的支撑和完善,更需要学校和社会在活动组织,兴趣氛围等软件系统的协调配合。强调体育教师的创新主导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爱丹 激发学生兴趣 搞好体育教学[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2(02)期:1-2.
[2] 郑德江 对中考体育考试学生心理训练的探讨[EB/OL] 中国体育教师网,2016年11月15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