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丽
唐山市第五十三中学 063000
摘要:核心素养的推行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发展,既要关注个体差异,也要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就需要教师不断改革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展好核心素养。本文主要研究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前言: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生的教育学习中帮助学生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思想道德意识,但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叛逆心理也会较为严重,导致他们会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很关键,有助于建立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一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式化的进行学习,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所欠缺,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不强。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构建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1]。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情景,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通过这样让学生更加清楚课程的重点以及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情景创设的课件,在进行授课时将其导入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让学生更加理解课程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初中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中。教师在课程的引入时,可以直接展示课件内容,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中的故事“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将学生分组进行沟通交流,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通过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清楚网络的利弊,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通过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相联系,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链接,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关注到,也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与法律的思考,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法律的意识。教师在教学前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融合设计教学课件,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探索,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诚实守信》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教师展示素材后,提问学生:“你怎么看课件中小方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行为呢?”,让学生从课件中发现不正确的道德行为,然后引导学生从自身思考正确的做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帮助学生在自身的考虑中懂得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又使得学生知道了坚持诚实守信的正确做法,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书本上内容比较局限,不足以完整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法律知识。因此,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才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网络上搜集相关比较突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或者内容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核心素养[2]。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平正义的守护》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相关的案例,教学时融入到课程中。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先用ppt展示“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然后再导入课程:“这个案例在二审宣判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案件的改判维护了法治尊严和社会公共利益,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从中感到了法治的进步,增强了对法治的信心。对于公平与正义,我们应该如何来维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明确课程内容的关键,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
结束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强烈的法律敏感度,让学生能够拥有积极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的发展,很好地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亢文波.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39):368-369.
[2]王菊.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19,(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