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杏园
青岛科技大学 261500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放大了“微”平台信息传播的效果,思政教育的内容也能够通过“微”平台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如何在这一时代趋势下打造出高质量、高要求、高标准的思政教育平台是所有思政工作者应当关注的点。本文首先分析思政教育中“微”平台的应用挑战,其次提出具体的举措,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思政教育工作;“微”平台;工作挑战;具体举措
引言
思政教育工作始终承担着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让新时代青年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工作。近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打造出“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和有思想深度”的高质量思政教育内容是当今每一个思政工作人员着重考虑的方面。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微”平台上入手,阐述高质量思政教育媒介的构建举措。
一、思政教育中“微”平台的应用挑战
在自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效果以及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当代社会对于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形成高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当代青年有渠道且能够非常便利地在网络中分享个人的点滴生活以及学习心得,这也是表达自身想法和吐露自己心声的重要媒介,但是在“微”平台下的思政教育会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信息数量的增多,让思政教育“微”平台在选择知识传输和内容传递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人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所学知识而不再仅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来获取信息,微信和微博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信息获得的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上述两种渠道上的为主的网络平台上。例如人民日报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高达千万,每条微博发布之后讷讷够获得的点赞量和转发量高达十几万,发布的信息能够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传递给众多用户,而这种信息传播的速度是要显著快于传统的媒体。
但是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也让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面临失真的可能,尤其是思政教育内容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准确性,才能够起到对当代青年和社会大众在思想价值层面方面的积极作用。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对思政教育的质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思政教育并不同于一般的信息,它既不像娱乐新闻一样引人注目也不像社会新闻一样足够新鲜,思政工作的内容和教育知识需要所有用户去深入理解和研究。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内容从“微”媒体上进行传播会面临传播方式、内容选取和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方面的挑战,思政工作者应当深刻理解思政知识并与时代属性相结合,提供给社会大众更积极、有效且正面的信息。
第二,思政教育信息在没有经过专门人员系统且完善的整理的前提下并不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有效的效果。以国内著名的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号为例,该微信公众号平均保持每周两篇思政文章发布量,但每篇思政文章的阅读量仅几千,受众群体不够多,文章的价值也就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思政文章与内容并没有得到系统性的整理,整体的吸引力仍然较为缺乏,虽然微信公众号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思政知识传播方式,但倘若传播的内容不具备足够的丰富性,那么将很难有效地吸引用户来浏览,这就与传统的思政知识传播教学课堂相同,缺乏最为丰富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思政教育文章在推送给用户的过程中省略了互动的环节,而这种互动性是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和拉近民众距离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许多“微”平台的建设并没有有效突破传统的知识的单向传递。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将思政内容发送到“微”平台上后就不会再过多的关注后续的发展,也没有及时跟踪传播的路径以及检验传播的效果,所以“微”平台给思政教育在方式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思政教育工作者更要注重思政教育的知识质量、连贯性、系统性,了解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修正自身的思政教育传播方式。
二、打造“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和有思想深度”的思政教育“微”平台的具体举措
(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传播方式
“微”平台作为一种当今民众最常用且最习惯用的资讯传播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效借助该和庞大的用户群体,从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入手,让弘扬主旋律成为思政教育内容的核心。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微”平台上积极宣传思政文化建设的成果,并且定期发送经过系统整理的思政文章。例如国内某高校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以“两会中的熟面孔”的文章,在两会期间按时间顺序发布出一系列的内容,利用这些内容来引领所有用户来深刻领会两会精神,把“微”平台打造成有效提炼思政要素和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功能的主阵地。
(二)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政人才队伍
要想打造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和有思想深度的思政教育“微”平台,就需要有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思政人才。高素质高能力的思政团队需要注重教学思政协同,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同一个目标。与此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有充分联合各部门工作人员形成一股合力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积极推送出最新、最有价值并且足够吸引力的思政的内容,让公众能够在浏览思政文章过程中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与精神。“微”平台的运营有发展更离不开高素质和高能力的思政团队,因此未来思政教育工作者们应当注重“微”平台的运营效率,通过提高“微”平台互动性的特,来让公众能够在“微”平台中加强交流,提高互动性和活跃性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思政教育活动。例如某高校在“微”平台的运营过程中加强各部门人员工作的协助和联系通过“思政交流会”等多个形式来探讨思政内容的有效传播方式,不断加强对思政案例的探讨和研究,更好的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三)营造浓厚思政文化氛围
要想打造出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微”平台就要努力营造起浓厚的思政教育文化氛围,让文化的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所有受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微”平台放大了传统思政教育的空间感和时间感,使得思政教育的资源延展性更强,而“微”平台的使用也让信息传播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的丰富和快速,紧紧围绕思政教育核心将目光始终放在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上。未来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掘“微”平台的更多功能,积极寻找思政内容的有效传播方式,努力让思政知识能够有效传递到所有用户中,强化思政教育与教学之间的融合程度,把“微”平台的融会贯通的作用发挥出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获取知识习惯的改变,“微”平台将会在提高思政教育传播效果和质量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未来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观念、意识、行为和举措上发掘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方式,以及提高其传播的质量,打造出高质量高标准和高要求的思政教育传播媒介。
参考文献:
[1]王谏,杨坤.微信平台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党建工作新路径浅谈[J].记者观察,2020(24):94-95.
[2]陈国飞.微信平台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8):58-59.
[3]梁雯婷.高职思政教育中新媒体平台选择与策略[J].长江丛刊,2020(22):179+181.
[4]王冬玉.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思政课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20(14):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