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 家校大同 小学阶段亲子共建班级和美特色文化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 李万宜
[导读] 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特色的创新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
        李万宜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爱联学校523000          
        
        【摘要】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特色的创新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文化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和美思想。实现和美思想最重要的是理念支撑与文化引领的创新改革,是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下的产物。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
        关键词:亲子共建;家校合作;和美特色文化;                                
        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核心思想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东西,我们在各自珍视自己美好的同时,也要能够欣赏他人的美好,大家的共性美就会成为共同的美。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借鉴这一理念。新课程理念的全面实施和核心素养理念的倡导提出,我们把教育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地放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需要上,一些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创新意识的唤醒和文化精神的传承已经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主导思想。这里我们要呼唤和美文化,家校大同的出现。
        一、各美其美,形成教育合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一)明确教育责任,建立平等的契约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
        1.平等友好原则。教师和家长之间是平等友好的关系,不可以一方对另一方发号施令。可以善意地提意见,不可以指责对方。
        2.老师约法三章原则。不允许老师布置家长批改作业,不得指挥家长做事,更不能把老师的义务转移给家长。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时不得抱怨,平等友好的商讨改进的办法。老师批评学生时不得使用语言暴力,且不得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3.呼唤自主原则。改革班级管理体制,下放班级管理自主权。张扬个性,呼唤自主。
        (二)鼓励教师做研修型、创新型名师
        1.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每节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课堂学习的空间在结构上要多样化。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堂课,我们要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求老师根据不同的学情设计不同的问题,而不是只有几个学霸陪老师展风采,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
        3.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课堂教学民主化要求老师坚持五大特征、五个环节。五大特征:全体性、主体性、愉悦性、差异性、创新性。五个环节: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高低;二看,教师课堂上主导作用发挥的强弱;三看,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面的大小;四看,教师教学设计中的激思程度;五看,课堂上学生发表见解的多少。
        4.促进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了解学情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水平是师生互动的保证。合理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时师生互动的桥梁。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是师生互动的润滑剂。 饱满的教学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师生互动的关键。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土壤。中肯的评价是师生互动的点火器。
        5.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设平等、宽松、活跃的环境氛围。授之以渔是学生走向思辨的途径。课堂上抵制“复制”型的问题,提倡孩子们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问题或者对知识的作用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思辨、自主释疑。
        6.注意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与创造。各科研组成立了规范的教研团队,从备课、磨课、上课、评课、说课、反思等一系列进行培训、实践。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开展各科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连续性
        1.重视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作用,重视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适时地组织和吸收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1)众志成城,完善家委会责任分担机制。为充分发挥其“上通下达”的特殊作用,我校成立了学校“亲子学校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组长,组员有学校的中层领导和教职工代表、家委会的六位成员。然后我们又组建了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委会组织网络。
        (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责任,家委会全面参与学校各方面工作。一是参与学校决策。凡是学校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家委会主要成员到会并表明意见。二是参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活动,随堂听课,参与评课。三是组建家长志愿队:校园安全护卫队、课程超市队、课外阅读辅导队、特长发展辅导队等多个队伍。


        2.从制度上保证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权利,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一方面以管理制度的形式确保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权利,另一方面,对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权利、职责和行为等进行规范,使我校的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逐步走向民主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二、美人之美,发挥亲子班级和美文化活动特色
        (一)班班有特色,人人有追求
        在“爱满天下,联结你我”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用爱创造奇迹。 家校“亲子共创和美文化特色”的名称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家长、老师的沟通与合作日益和谐、紧密。亲子间的互动再也不是“单腿现象或者角色缺位”了。家长与孩子都是地位平等的,家长与孩子都成了班级的主角,一改之前的老师唱独角戏。和美亲子班级文化氛围进入了良性循环。一个个旗帜鲜明的和美班级特色文化在我校茁壮成长。
        (二)课内课外,爱满天下
        走出去(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503班的班名是“快乐之家”,该班钟佳儿妈妈是社区主任,4月份,家委会与钟佳儿妈妈组织“503快乐之家”的同学们去参观敬老院,给敬老院的老人送慰问品,分成小组给老人读报、讲趣闻、捶背,帮助整理房间,打扫庭院等等。
        走进来(课内活动):用传统节日、艺术节以及读书活动等开展一系列“爱”的活动。如母亲节到了,一年级组织孩子们做手工,如折纸;二年级组织开展亲子小厨房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制作月饼、粽子,年糕,饺子等传统佳肴;三年级开展亲子运动。
        (三)以生为本,兴趣优先
        我校坚持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协调发展”三方面,培养出一校有爱心、会交往的新时代少年。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成立了涵盖学习、实践、体育、艺术和传统节日等五大类的30个学生活动超市。全体学生自主选择活动超市,人人参加活动的课程超市,在我校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学习方式。
        (四)亲子活动 联结你我
        2019年“种子班”的校外课堂主题是: “爱在路上,行走的力量”一系列亲子周末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一个鸡蛋的酷走”亲子感恩活动开展到最后,一对对母子,一对对父女,有的甚至是全家抱头痛哭,感恩生命的珍贵,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活动结束后,学校文学社结合本次活动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题材的习作大赛。
        三、美美与共,打造爱联教育文化品牌
        亲子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指导了学校家委会如何开展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具体有:亲子共同设计的班徽、制定班级名言、班歌、班训、班级文学社等。用目标来教育学生,通过目标对照,反省、改进、提高。通过设计书香校园、节约校园、安全校园建设,感动人物演讲比赛、讲故事、绘画比赛,班级之星评比,提升学生精神追求。培养学生自强、自尊意识,彰显班级特色,形成规范地班级文化特色。
        1.亲子班级和美特色文化有可操作性。
        亲子双方通过与老师共同商定、探讨制订亲子班级各阶段奋斗目标、班徽、班级名言、班歌、班训、班级文学社等,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个人或者是亲子来校互动。这些互动除了学到知识之外,还让老师、家长、孩子们有可操作性,互相接近,互相了解、交流,建立友情,互相学习。
        2.亲子班级和美特色文化具有感染性。学校充分利用空间,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园地。利用这个阵地,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并激励自己。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3.亲子班级和美特色文化有章可循。亲子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我校主要通过评比各种亲子先进并形成制度。这保证了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完善提高自我素质的自觉性。
        4.亲子班级和美特色文化有连续性。组织家长、全班同学讨论,确定亲子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班训。然后把它醒目地标榜在教室中,用目标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常把自己的言行同目标对照,反省自己。开展富有意义的亲子班级活动。组织家长和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亲子班级活动,例如:参观与访谈、班级环境布置、主题班会、设计书香校园等的宣传标语口号等。
        主要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戴联荣 、薛晓阳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   丁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
        [5]《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作者:刘称莲 
        [6]《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导论》作者(美)比格纳 著,郑福明 等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