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东
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
摘要:书法是中国的国宝,是东方美学的独特体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键盘输入已逐渐取代手写输入,许多人缺乏书法练习,因此在进行书法写作的时候就会字体弯曲、甚至有些同学不知道毛笔的握法。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书法教育,教育部已将书法教科书纳入全国教材。这不仅对深化各级学校的书法教育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了初中书法教育,并根据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为初中书法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书法;教学思考
引言:近年来,电子技术已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学生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例如,在初中阶段,一些老师设计电子作业。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会使用键盘在网络上键入并使用Email发送。汉字写作受电子技术的影响,使用频率正在逐步下降。然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东方艺术的独特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育部调查并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南》,该指南系统规范了各级学校的书法教育,并为教师提供了核心素养概念的指导,对实用性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书法课程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学生书法,许多学校开设书法课和爱好课,但是有效的书法教育的推行却很困难。主要原因是学校校长和家长担心练习书法会花费时间并影响初中生的文化学习,而且练习书法的效果尚不清楚,因此很难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
并且书法老师必须掌握教育所必需的逻辑和心理学,并从教育角度指导和发展学生书法素养,同时还要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但是我国书法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当前很多不属于中高考必考学科都不被一些地区的师生重视,而对于书法而言也是如此,更严重的是一些学校违反教育部的规定私下压缩学生书法鉴赏的课时,甚至有些学校干脆取消了这门课程,所以许多课程流于形式而没有精进。书法课程被其他文化课教师随意侵占已经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这不禁令人痛心。要想更好的帮助高中生进行书法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改变这个现状。
当今另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许多学校由于对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所以对于学生们书法课的上课要求以及纪律较低,对于课堂效果的把关力度较轻,并且不注重对于学生们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在课上按部就班缺乏书法创造力,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指点也难以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书法课程的具体实践策略
1.帮助初中生养成书写的习惯和兴趣
根据以相心理学研究发现:兴趣越高,学习的主动性越高,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喜欢写作,是初中书法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习兴趣是鼓励学生自觉和积极学习的一种加强因素。只有对学习书法感兴趣时,才能积极参与到书法的教学活动中去,并觉得它不会成为负担。因此在书法教育中,教师应当力求内容丰富、新颖,有趣,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运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的稳定发展和持久兴趣。为此,应当选择一种灵活而愉快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和书法相关的活动,这样使得教室里充斥着师生的硬书法作品,就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初中生进行熏陶。还可以每学期举行一次书法比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创造竞争趋势,并将他们的爱变成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2.挑选合适的书法帖子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学习
书法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模仿和临摹,书法的初学者都需要模仿模型的过程。这样在一定时间的学习和临摹后,学习如何使用笔、结字、步白的法度,包括如何分发笔等,并达到“神似”的目的。要学习书法,需要真正的做到“临”和“出”。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确认审美活动,充分展示了主题的主动性并阐明了审美追求。
同时还需要从所临摹的传统中跳出传统。初学者从临摹开始,然后从一开始就探访百家,直到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这种“出”是一种扬弃而不是一种抛弃,是一种在继承过程的基础上,使得审美意义和形式一致性的体现,是一种与时代矛盾的审美观念之间的个人气质的不断转变与和谐。这也是对内容和形式的摒弃与继承。
结束语
中国书法实际上是一个探索、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而书法知识就像是一片广阔的海洋,有很多知识需要探索。因此书法教师具备崇高的使命。首先需要高水平的书法老师,教师必须品德高尚、诚实,将教室视为神圣的地方。书法老师以准确,优美的文字赢得学生的尊重。在黑板上写字,注意事项和笔记足以吸引学生。因此,他的每一个动作和言语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老师也需要极高的水准。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够有勇气不断探索创新,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叶美兰.初中书法教育多学科渗透的实践与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179.
[2]叶美兰.浅谈初中书法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