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显兵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邮编:646200)
摘要: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之下,信息化逐渐地成为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所以,在初中阶段,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同时也是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阶段的信息课堂上,教师则需要转变授课思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开展教学,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技术不断的涌现,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行业的进步。与此同时,对于教育事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若是学生不能掌握信息技术,在进入社会后就会寸步难行。所以,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就要重视该课程的教学,探索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降低教学的难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此,文章中对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一、生活经验课堂化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这也就意味着在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但是由于初中生的信息素养不高,对于这些知识并没有过多接触。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要将生活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例子引入,并一一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案例引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化成知识,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例如,在现阶段很多学生使用电脑、手机,但是他们对于鼠标、硬盘这些概念却不够了解,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讲解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中,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一般都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接触到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学习,这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来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比如,在《信息获取与交流》这一章的教学中,主要是介绍了网络信息交流这种方式,并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道德规范进行培养。这些知识虽然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然而此时的学生热衷于网络带来的便利,却忽视了网络的危害。所以,在课上,教师先分享了自己平时利用网络的事情,如在线聊天、网络购物等,让学生谈谈网络带来的便利,在熟悉的场景中,学生会更容易融入到课堂中。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分析网络带来的弊端,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避免网络弊端的影响。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在以往的课堂中,一般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听进去的却少,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不仅教师教着难,学生学起来也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积极性、热情,所以难以融入到课堂之上,逐渐地丧失学习的兴趣。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之下,教学也发生了改变,这种传统化的教学模式明显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凭借生活化的教学形式组织信息技术教学,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验中探索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形式生活化,不仅可以将难以理解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亲切感,还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就要重视教学形式的生活化,通过学生熟悉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
四、课堂情境生活化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学术性强的文化课,还是操作性强的信息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上大致相似,一般为导入、讲解、巩固、评价这四个环节。其中,导入环节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堂课的效果如何,良好的开始则是基础。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于导入这个环节,教师则需要精心的进行设计,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寻找原型,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对导入环节进行设计,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上,教师就要立足教材与学生的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知识、探索知识。例如,在《建立超链接》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确定了本次幻灯片的主题为“我的故乡”,在课堂导入时成功的吸引住了学生。然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故乡的风俗习惯、人文景观,并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此时的学生必然充满了兴趣,想亲手制作这样的PPT,此时教师将本课的知识点讲解给学生,也就是如何插入图片和视频的超链接这个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再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学生就了解了插入超链接的步骤,灵活的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仅仅是辅助性课程,若想增强其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教学做出改变,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立足教材,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通过相关的实践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车丽.探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27):107.
[2]吴霞.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的教学策略[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237.
[3]韩松.探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0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