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艳霞
德州市陵城区第四中学 253500
摘要:初中时期,学生第一次接触生物这门课程,也是他们第一次懂得生物中的很多知识,而生物这门学科刚好揭示了一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生存条件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刚好可以利用这个学科的特点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让环保理念贯彻到每一名中学生的心中。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恶劣的环境也随之而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个相关部门都应该提倡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初中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也迫在眉睫。生物这个学科与我们环境的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在生物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本文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初中学生;环保意识
引言
近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迅猛,在这些可喜的成果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莫大的危机:环境恶化迅速。由于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增加,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新时代的教师要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
一、环保意识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和自然中的事物和谐相处,才能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活动一旦超出自然承受的最大限度,则会受到自然的反噬。因此,早在中国古代就已诞生了最朴素的环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针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在持续增加。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环保意识即指人类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自觉性,或者说是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意识,基于此,可以将环境保护意识的内涵概括为3个方面:(1)环境知识。简单来讲,就是人类必须要对生态环境具备的基本认知,了解各类环境现象以及环境问题的内因,掌握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存在的影响,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解决方案。(2)环境情感,即人类思维上表现出维持自然环境和谐的意识,并上升到思想观念的层次,这出于一种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以及向往。基于这种意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人类要从可持续发展或是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不能盲目地为了发展而牺牲后代人的利益。(3)环境行为,即在具备环境知识和情感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出理论知识的效用,有利于和谐环境的构建。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忽视了环境教育
应试教育背景下,初中学校比较关注于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初中的环境教学也是以应试作为向导,并没有将主导教学渗透到教学计划中,忽视了学生环境观念的培养。总之,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环境教学,这也使得环境教育难以获得顺利的展开。
(二)教师素质难以契合环境教学的要求
初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具备专业的环境知识,应试教学背景下,升学压力下,教师仍以应试作为教学的主导,忽视了对学生的环境教学。教师也不会积极地参与到环境教学内容的挖掘中,这也使得很多教师不具备环境保护意识,阻碍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三)环保意识培养方式过于单一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初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策略方法都是以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单方面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这一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在我国初中教育教学中依旧十分匮乏。
由于生物科目并未列入中考,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的投入都相对不足,初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缺乏充足的资源以及详实调研的支撑,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十分单一,最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视频课件,这样的形式很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学生在缺少亲身体验以及实践探究的情况下,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自然环境的内涵,也无法形成相应的环保意识。
三、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研究
(一)教师应该根据生物课本,培养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看生物课本,而生物教师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时,大部分也是根据课本内容来讲解的。比如,学生在学习有关生态平衡这部分时,可以给他们讲解要想维持当前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让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当他们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这部分相关内容时,可以给他们讲解植物对大自然的作用,也可以融入进行环境保护的意义。通过生物教师根据教材对学生的授课,并结合保护环境的意义,让学生可以将这门课程学习得更加透彻,对这门学科有着更深的理解,当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就能懂得如何去保护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有什么作用。这样的话,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对环境保护这方面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环保意识,自然而然地保护起环境来。在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其他同学,从而达到对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这一目标。
(二)教师应该开展一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养成环保意识仅仅只是口头说是不行的,应该让他们把这种意识付诸到实际行动中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有关环保的活动,让学生可以真正地落实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说,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专家来进行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相关讲座,让学生可以将生物知识与环保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去一些生态园或者公园进行参观,让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科普,增强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进行一些调查,比如将他们分成各个小组,给他们划分调查的范围,让他们分别去自己的小范围中调查当前的环境,通过他们自身的体验,促进环保意识的养成。
(三)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
针对环境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各个学校应及时根据时代发展对陈旧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根据新时代初中生的特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探索性、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组织学生进行社区环境调查、开展环境竞赛等。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职责,基于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环境这一教育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使学生真正发现自然之美,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环境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当今环境的污染程度,还可以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列中。生物教师应该在生物教学中积极渗透环保意识,从而促使每一名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赵丽.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82-83.
[2]阿尔日曲.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有效渗透[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52-353.
[3]薛治水.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6.
[4]李淑云.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43(01):69-70.
[5]潘亮亮.基于初中生物学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