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强 邓玲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黑支果乡中心小学 663308
摘要: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注意搜集与学生认知和教材内容相适应的信息素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益达到最优化。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科学素质教育是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学科之一。
关键词:小学科学;设计探究;教学策略
1 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现状
小学科学的涵盖面比较广,在初中以前并没有进行内容细化;所以既包含了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甚至也带有一部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学生不容易分辨教学 的重点难点,在进入实验室实验时很容易被实验器具吸引走注意力,也有老师多次讲解依旧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部分同学听不懂老师的讲解内容,部分学校甚至没有条件为学生提供实验探究。
2 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
2.1 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调查看,科学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差异,使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对于科 学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根据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教学。一方面,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及科学学习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建立小组,科学分层施教。具体来说,对于科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态度较为勤奋;成绩稍差的,就要针对这些学生的具体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2.2 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的自信心
研究表明,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兴趣让学生力求认识新事物,积极参与某种活动。它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有了兴趣的学生才会有好奇和求知心理倾向,而且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科学课上成愉快的、互动的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对学习成绩好的给予适当表彰与奖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树立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对成绩较差的更要鼓励,以让这部分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要有意识地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2.3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通过合作交流等教学形式掌握和理解基本科学知识,培养技能,学习探究方法,获得科学知识。还可以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正确判断科学小实验的设计是不是合理。
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去发现、去揭示。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教学中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学生在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以后,不妨设计一个游戏。利用计算机这个教育资源,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正确判断科学小实验的各种结果的可能。目的在于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既感受学习科学的意义所在,又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包含许多科学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游戏每一个环节。用亲身体验代替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小学科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实验的最佳路径,并在引导下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建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2.4 培养学生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培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学生进行把握,宏观上,应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对西方社会有一定了解,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尽量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微观上说,应该让学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对一些基础科学知识进行良好掌握和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科学老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检测学生的熟练程度,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同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情感教育运用,以无私爱心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只有建立深厚的感情,学生才能领悟到教师的爱心,学好这一门课。总之,科学学习要针对这些学生的具体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探索快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能力培养要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把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在互助学习中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5 规范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在面对科学实践时会充满极大的兴趣,但是实验室的规范教学过多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每个人心中都一个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孩子在拿到实验器具时首先考虑的就不是教学内容了,而是如何玩转手上的实验器具。“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必须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规范教学设计而不是规范学生具体行为。受拘束的课堂是无法刺激学生的兴趣点的,只会局限学生对于科学现象的思维探究。
2.6 注重实操,确保学生接受课业内容
在课外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所探究的科学内容的实操性,“只说不练假把式”。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观察的同时,只讲解内容与原理;学生被动倾听、接收信息,并不能让学生从主观行为上接受课业内容,不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导。因此,在整个课外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如果实验环节过于复杂;也可以进行小组实验。但是教师应该注意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避免出现一人做、多人看的现象。同时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且在课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归纳整理;且表述学生个人在实验之后的真实感受,确保学生接受课业内容。
3 结束语
教师在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课外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的科学思维。用正确的方式探究自然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披露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人为本、从课堂走向课外,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公成.浅析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0,(13):19-20.
[2]王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