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
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第二中心幼儿园 262100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该阶段的教育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崛起,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留守儿童问题这一特殊而严峻的社会现象。基于此,以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创新模式;探索
引言
随着农村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教育设施日渐得到完善,教育资源不断得到丰富,师资队伍日益壮大,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也逐渐得到了提高。然而,由于农村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农村地区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学前教育在我国仍处于弱势地位,仍是我国学前教育重点关注的对象,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没能实现预期的建设效果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分别表现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三个月以上,并由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与父母的情感缺失是留守儿童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隐患的主要因素,父母他们的陪伴和爱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情感基础。孩子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心理,父母情感的缺失会造成孩子心理或精神上的情感危机,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缺少模仿对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模仿对象。亲密和谐、积极健康的家庭情感互动的匮乏,会造成儿童自卑、孤僻、自闭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导致人格异化,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学校缺乏科学的学前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并且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忽略学生的德、智、美、体、劳的启蒙教育与发展,不符合学前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原则。最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以及科学的管理体制。但农村地区基层政府部门没有给予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设立专项的资金项目和管理机制,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建议,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创新模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为此,政府应积极制定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师资队伍,提高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薪资待遇。根据农村地区现有资源、学生数量,做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统筹安排工作。及时修筑、改建、扩建学校,增加惠普性教育资源,保证农村地区每位适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事迹的宣传,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乡村教师的关注,提高社会对幼师的认可度,增强教师的个人荣誉感。
(二)提高重视程度,增强社会关注程度
①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制定详细规划和具体措施。县乡基层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市有关精神,将政策坚决及时贯彻落实到位。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过程实行动态追踪监督管理,尤其涉及幼儿园建设的资金、设备、师资等重要条件,必须要限期落实并进行检查。各级政府要将农村学前教育列为当地重点民生项目,成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小组,制定建设责任制度和奖惩措施,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分享先进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
对辖区内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实行定期量化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②各级政府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手段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多方位宣传,向社会展示发展成果,多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社会关注度。一是加强成果宣传。制作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成果宣传片,在当地电视频道和互联网上循环播放,让群众了解近些年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使农民深刻体会身边学前教育发生的变化。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软件,定期推展示农村学前教育成果的文章、信息等内容,积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加强舆情监管,严厉打击谣言等虚假信息。三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定期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网络搜集等方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掌握群众的实际困难,倾听百姓心声,听取意见和建议,定期向社会公开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中的师资水平提高、教学环境改善、配套服务升级等方面的信息。
(三)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县、乡政府需要将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作为工作开展的重点,对儿童数量和变化趋势有详细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此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公立幼儿园,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全面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公办幼儿园。使村幼儿园成为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基础,为幼儿就近入学提供便利。在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还需要为民办幼儿园建设提供帮助,使家长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幼儿园。在资金方面不断增加民办幼儿园投入,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使群众可以在费用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同时,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服务功能,针对经济水平有待提升没有条件建设幼儿园的乡村,可以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据,组织幼儿在有广阔的空间进行活动,例如游戏小组可以将所有幼儿集结在一起,通过游戏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中心幼儿园可以为活动开展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四)构建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成本共担机制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低,用于教育的资金有限,这是许多适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在农村发展学前教育应解决好这一问题。为此应构建“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成本共担机制。一方面明确政府职责定位,明文规定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并制定经费标准和财政拨款标准。将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预算中,制定一套完善的财政拨款体系,保证所拨经费及时到位。各地政府应设置一笔专用于改建农村学前教育校舍、购置教育设备、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的经费,改善其教学条件,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发展学前教育。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通过众筹的方式摊薄农村学前教育的成本,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结束语
学前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涯,都有着全面而深入的影响。3至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在极短的时间段内,身心都会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而学前教育开展的好与坏,教育管理落实的好与坏,不仅关乎到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对广大的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促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改革,离不开科学的合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程白云.如何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117.
[2]林弘扬.经济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J].今日财富,2019(24):16.
[3]王胜玉.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7):9-10.
[4]冯彩霞.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文献综述[J].文学教育(下),2019(08):92-93.
[5]宋佩璇.社区教育管理理念嵌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组织创新研究[D].烟台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