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一堂微课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柳明
[导读] 一个微课做的最好的境界就是——通过观看老师的微课,就仿佛感觉到老师就在你的身边进行着一对一的辅导。要善于制造一对一的感觉。“一对一、个性化
        柳明
        桂林市育才小学   
        一个微课做的最好的境界就是——通过观看老师的微课,就仿佛感觉到老师就在你的身边进行着一对一的辅导。要善于制造一对一的感觉。“一对一、个性化”其实是微课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工具、平台还是讲座,一定要有一对一的感觉。让学生看着微课,就像请来一位名教师坐在旁边,给学生一对一辅导一样。
        增强微课的交互基因,让微课更具魅力
        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交互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弹出窗口或者练习题,“强迫”学生停在座位前进行学习和思考——这就是基础的交互系列。我们制作微课的时候,所呈现的不仅是知识,更应该带有交互基因。比如说还有一种交互,是基于微课教学平台的交互,比如说我们常见一些网页学习的网站上,视频旁边会有“任务单”、“练习”、“思考题”、“笔记”等等模块结合在一起。这种交互常见于多个知识点的结合讲解中,对于单个知识点而言略显累赘。而第三种交互,是基于微课学习平台的交互,即是将上面谈到的交互方式集合在一起。这种微课分类非常之多,比如讲解知识点型的、实验演示型的,还有虚拟型面对面微课。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老师修改作业也能变成一种微课。比如说一个班有50个同学,分别选取两个表现最好和最差的作业来做演示,然后老师在镜头下用红色笔模拟改作业。相比以前常常心含“愤怒”地批改作业,老师在微课之下批改作业,语言会不自觉地发生变化——“这位同学,做的太好啦,这个问题的细节他都考虑到了呢,我给五分!”,“这里有点小错误,加上细节分析就好了呢”——就是一种自言自语的状态。这大概也是做老师的最高境界,即便眼前无学生,也能做到心中有学生吧。
        谨防大而无当,微课“短”、“小”、“精”,才能“悍”起来
        微课是做不完的,所以一定要先找对问题再制作微课,不要想着按照教程的顺序来设计微课。我们那么多年级,那么多学段和知识点,全部做完之后又过时了——微课是有生命周期的。最好的利用方式是即时做好微课、马上应用微课、反馈调整微课,一边做、一边建、一边用、一边研。而不是今年做微课,明年用微课,然后就从此再无下文了。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资源,所以微课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过大——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过程务必要简短,不能做的又臭又长。5分钟在心理学上是瞬间记忆的最佳长度,就像记电话号码一样,11位的数字很难记,分成三段就方便的多。
        微课的“大”表现在很多地方,比如选题过大、资源包大、视频高清文件太大等等。我们必须提供一些视频的编辑工具,帮助我们将高清视频转为流媒体、将大画面转为小尺寸,符合我们在移动终端快速传播的需求,制作一个主题小、内容小、容量小而选材精细、设计精心的微课。当短、小、精都能满足时,微课才能如期发挥其 “悍”的价值。
        获取微课核心“微视频”的方法是录屏式微课
        在电脑中加装一个录屏软件,就可以将教师对着电脑屏幕的讲解、分析和演示过程全部记录下来。

       
        优秀微课的秘诀:“微课制作、设计先行”
        一旦确定微课教学设计先行的基本理念,那么选取微课教学内容则成为重中之重,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简短、聚焦、有价值”,确定微课教学目标为“单一、明确、易达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分析微课的学习对象,比如说其年龄如何、特点何在、基础多少、学习方式偏好哪方等等。从而制定出基本的微课教学策略。

        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契机。我们要在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努力减负、增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以上几点是我关于微课制作的一些感悟和思考,希望可以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的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