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桃
自贡市贡井区辅读学校 四川自贡市 64302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对学生进行优质的文明礼仪教育既能够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又能为学生今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从当前文明礼仪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中华优秀文明礼仪文化渗透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兴趣不足等问题。文章阐释了强化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重点探究强化文明礼仪教育的实策略。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小学
引言
在信息时代,小学生思想、意识容易受到外界虚假、负面信息的影响,继而作出不良的行为。同时,部分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者所采取的教学措施较为单一、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社会实际脱节,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不仅是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也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强化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小学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出现“自私”、不注重自己言行举止、缺乏基本礼仪修养的问题。此外,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具有趋早性特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学生在此时期形成的礼仪习惯,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惯性影响,这些习惯会在学生头脑内形成固定思想,继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与道德品质。为此,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礼仪行为的偏差,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继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从根源出发,提高学生文明礼仪意识
近年来,在文化融合的影响下,西方思潮、文化涌入国内,影响着原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易动摇、道德品质尚未完全形成的小学生思想与行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追寻文明礼仪教育的起源,即中华优秀文明礼仪传统,以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逐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楚庄王伐陈的动画视频,请学生观看并谈一谈对其中印象最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话:“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教师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讲一讲对其中“千乘之国”与“一言”的理解、为何“一言”要重于“千乘之国”。教师对此进行更深一步的讲解:一言并非单纯指代一句话,而是指从以往治国理政中形成的经验与教训,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与文明礼仪相得益彰,都是人们心中及头脑中形成的一种约束自身行为的潜在力量,而千乘之国则是指物质层面的财富,会随着朝代的变迁而发生变革,唯有掌握治国理政的内涵与核心,才能保证国家长盛不衰。这与做人有同样的道理,文明礼仪是彰显个人素质、品德的载体,集中表现在行为之中,唯有尊重他人、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
以此案例将抽象的“文明礼仪”概念直观化,继而降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难度。
(二)知行合一,丰富文明礼仪教育形式
文明礼仪是学生在此阶段及步入社会后必备的素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决定其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不能仅限于学校或课堂、教材知识、教师讲授,而是要探索文明礼仪教育与生活的契合点,延伸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以志愿服务为例,小学可与幼儿园合作,请升学班幼儿来小学参观,并请小学生代表与幼儿组建成“礼仪互促”小组,一方面向幼儿展示小学学习生活的精彩纷呈,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他人、体谅他人的能力,继而使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构建文明礼仪知识结构,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中西结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由此来看,礼仪是道德与仁义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教育训诫得以生效的保障。文明礼仪教育一方面具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当代学生获得礼仪修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又要以文化融合为“大势”,分析中西方礼仪的区别与共同之处,深入研究中西方文化所反映的礼仪背景,实现中西结合、礼教结合。
首先,将文明礼仪作为课堂堂规。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以及言行,以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上课前与学生问好,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在课堂上,教师应以言行表达对学生的认可。
其次,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至学科教学中。以舞蹈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邀舞、起舞、行礼等各个动作,培养学生的礼仪,向学生解释每个动作背后所反映的个人素质。如芭蕾舞结束后的行礼动作,代表个人对舞蹈的严谨态度,是对观众以及评委的尊重,切忌舞蹈之后立即放松全身,行礼过程匆忙。其实,舞蹈中的邀舞、起舞、行礼等各个动作不仅仅是礼仪的象征,更是一种对待舞蹈,对待学习,对待自我及他人的态度。
(四)家校共育,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内涵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重点在于将文明礼仪相关知识与理论传授给学生,约束学生学习及在校园内的行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依靠完善的家庭教育。为此,应注重家校共育,形成“意识培养—能力提升—习惯巩固”的文明礼仪教育长效机制。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微信、QQ等定期向家长推送有关文明礼仪家庭教育的文章,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教师还需要向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共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继而推动文明礼仪教育成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高尚品格的“利器”。
结束语
文明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注重中西结合,汲取西方文化中优秀的礼仪教育案例,以拓宽文明礼仪教育资源。最后,推行家校共育,使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继而使学生充分认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在学习与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考虑他人感受。
参考文献
[1]费杉杉,汤丽阳.八德教育视角下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案例研究[J].品位经典,2020(09):79-80+109.
[2]黄新梅.一日活动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各环节中的渗透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0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