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於力
[导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趣味小实验来教授科学知识,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科学实践能力,
        於力                                                                  宁波市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省宁波市,311201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趣味小实验来教授科学知识,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科学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更近距离的接触科学,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基于此,以下对趣味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实验;小学科学课堂;实践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同时学生也在内心深处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好奇心的培养,并且将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实验,能够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递,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趣味生活化实验
        生活中不是缺少趣味,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将会发现很多科学知识、实验操作素材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材料的寻找和收集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实施趣味生活化实验,以期借此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完成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细胞相关科学知识时,笔者从家中拿来了一头洋葱,并希望借助这种生活化的实验物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笔者拿出这头洋葱,询问大家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给出了回答,并纷纷询问笔者需要用洋葱干什么?当笔者提出使用洋葱观察“细胞”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十分好奇的样子,并急切地想要知道笔者如何做。接着,笔者拿出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吸收纸、显微镜等丰富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洋葱表皮的提取初步完成洋葱表皮细胞染色等操作步骤,进而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请学生们依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特征。通过趣味生活化实验的实施,学生们被这种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植物所吸引,并感受到了细胞的神奇、感受到了生命与科学的力量。最终,学生们在课堂上高效完成了科学知识的认知,并伴随着生活化物品的实验探究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细胞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科学课程相对来说比较高深与枯燥,因此对于科学老师来说,设计一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有意思的实验课程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点燃学生心里对于科学知识的好奇与热爱,为学生后续的知识内容掌握奠定基础。我们任课教师应当分析好教学内容,在开展课程讲授前积极做好相关道具教具的准备,利用道具来导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从思想意识层面跟随教师步伐。课堂中也可以合理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学生体验过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同学之间再互相交流与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注意力将会集中在课堂之上。例如:《什么形状更稳定》这节课,我们的课堂内容可以从地震入手,让学生们思考,什么样的房子是最安全的,为什么有的房子倒塌了而有的房子依旧屹立不倒。

在提出问题之后,留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给学生一些木棍材料来搭建房子,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探索。通过我们的实验安排和点拨,学生在反复实验后可以总结出三角形的物体是最稳定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生活中运用到三角形的地方,让学生们进行罗列。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学生们会充分感受到趣味实验所带来的乐趣,也会对生活中的科学有更加细心的观察。
三、丰富科学实验内容,加强动手练习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即使是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操作学习,也仅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教学,学生难以在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师需要丰富自己实验教学的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加丰富,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进行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板凳一坐就坏了,为什么有的小板凳却非常结实,学生经过大量的尝试之后,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得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随后学生也可以根据在课堂上的化学实验操作,得出对于不稳定的物体如何进行加固,学生通过自己进行科学实验的操作,不仅能够快速地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能够懂得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四、融入生活素材,强调学以致用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新鲜事物上表现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特征,通过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趣味科学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因为科学知识通常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教师在开展趣味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时,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将实验教学与生活加强联系,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能够在实际中有效应用。如在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果实与种子”教学中,提前将各种水果与种子准备好,由学生观察与辨认,将种子和果实一一对应好,只要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对果实进行解剖。这样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错误,防止发生这些错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和生活的联系,生活观察意识得到了增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确保教学效率实现提升。
五、课外延伸科学实验,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对于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巩固。小学科学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课下做好相关的实验学习,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自己进行播放,并且每天细心的观察种子生长的变化过程,最后学生就会了解到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发芽、成苗以及开花结果等过程,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动手学习能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堂学习的重心应该从以应试为主、兴趣为辅,变为以兴趣为主、应试为辅。在保证不打破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趣味实验,让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之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从而使学生们在更加喜爱学习的同时,又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世强.趣味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革新,2020(01):54.
[2]钱素琴.小学科学课中的趣味实验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1):78.
[3]王云.小学科学趣味实验开展的意义及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92):3-4.
[4]马玉花.小学科学实验趣味性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8(28):94-95.
[5]李红兄.小学科学趣味实验开展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8(15):83.
【作者简介】於力, 1982年9月,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