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琼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215028
常常有家长抱怨孩子的坏习惯真不少:起床不整理、出门不迅速、用过的物品随处乱放、洗完澡后不洗袜子、不将脏衣服放入洗衣机……这是为什么呢?我也有这样的烦恼,于是我反思起来:以前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多采用“目标管理法”,把要求进行细化,贴到房间的墙上对照执行,做到了加分,没做到就减分。实行的初期效果不错,渐渐地,每天的统分因各种因素坚持不了,孩子缺乏内驱力与主动性,每次的补救措施也只能是提醒与说教,让目标达成的过程枯燥而冰冷,效果自然不佳。
有一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题为《做人如水》的文章,里面谈到: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哦,水的智慧就在于她的迂回,在迂回中滋养万物,在迂回中源远流长。由此受到启发:如果能营造一个好的“场”,尝试如水般的迂回战术,如何?
一、PK与合作
我们开了个家庭会议,对于家里“脏乱差”的情形进行了自我剖析,商量着如何去改进,最后达成一致,由爸爸担任裁判,我与女儿进行PK大战,一人完成得好,得1分,两人都完成得好,可得5分。根据“一个习惯的养成大约是21天”,我们将一个项目的比赛时间定为一个月,每天由爸爸打分,只加不减,规则是后一个目标的达成必须与前一个目标“捆绑打分”。9月的目标为叠被子,10的目标是整理衣柜,在PK过程中,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一展现:她帮我拉拉被角,我微笑地提醒她在检查前做好“工作”。看到对方做得好,高高竖起大拇指予以真诚的赞许……比赛中,我们互相提醒,彼此支持,让孩子感受到了合作分享与共同进步的快乐。
分担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为了让孩子学会烧几道菜,我们引入外员PK。一天,我跟女儿说:“下下周,李阿姨要来我家做客,她会自带拿手菜,叫红烧鱼。”女儿高兴得拍手称快——这是她最喜欢吃的!“但她有个条件,你也要做一道菜给她尝一尝,熟了就好。”“这还不简单!”接下来,就是我们一起商量菜品,女儿主动请求我告诉她怎么做,哪天作业完成得早,她就会嚷着要练习炒菜。尝到自己亲手做的菜,听着客人的赞叹声,女儿感受到劳动的成就感,也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游戏与规则
孩子是游戏的忠实粉丝,这句话确实不假!有一天晚上,我发现女儿没有洗袜子就睡了,只好帮她洗掉,没想到说了几次还是这样。一天早上,我说:“你想赚钱吗?我有个可以赚钱的好办法!”女儿来了兴致。我继续说:“你发现我的袜子没洗,帮我洗了,可得一元钱。”“真的?”“公平起见,你没有收入,我帮你洗了,只收你五角钱。我好亏啊!”女儿一脸得意。这时,我话锋一转:“但我是不会给你机会的,我会在第一时间洗了。”“啊~~我也不会给你机会,哼!”哈哈,正合我意!我与她拉拉勾:“说话不算话,就是小狗狗。”
女儿上学出门喜欢磨磨蹭蹭,什么游戏能帮助她改正呢?叫“猫守仓库”。仓库其实就是电梯,女儿是猫,我们大人是老鼠。每天早上,大家准备得差不多了,就进入倒计时,“猫”和“老鼠”抢着去“仓库”,如果“猫”先按到电梯,粮食就没有被偷,否则,就被“老鼠”们偷走了,猫要接受惩罚:刮鼻子、做下蹲之类的。
游戏要玩得下去,要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必须有规则。我们常常与女儿一起制定规则,并强调规则的重要性,破坏了规则,要严肃地批评与处罚。要将规则执行到底,不能因为孩子有时情绪有点变化,就迎合孩子,任意改变。
三、黑脸和红脸
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孩子终归是孩子,缺乏主动性,难以坚持。此时父母有一方充当了“黑脸”——态度强硬,要将要求贯彻到底,亲子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第三方就要采用迂回的战术,扮“红脸”,不要责备任何一方。先温柔地安抚孩子的情绪,以同理心来交流对此事的看法,指出双方本来的好意,再商量解决的方法。对提出的要求要“温和地坚持”,等孩子情绪平稳了,再引导他去完成。让他明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困难,但要想办法去解决,但要求与规则是不能商量的。
我将亲子的教育故事分享给家长:水能滋润万物,是因为她很纯净很博大,能适应任何环境,在大地上迂回曲折地静静前行,默默地将营养输送到万物的根部。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育者的父母,是不是应学习一下水的智慧,在亲子教育中静下心来思考,包容孩子,创造出适切孩子的“教育场”,迂回地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达到教育的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