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思想教育作用的有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闫洪
[导读]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正面的思想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他们今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能让他们在面对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时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更能够引导他们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而且具备积极健康的心态。

        闫洪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正面的思想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他们今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能让他们在面对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时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更能够引导他们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而且具备积极健康的心态。老师在教授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一定要抓住课程的重点内容,在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之后,需要学生明白其背后的内涵所在,需使得他们的思想品格能有飞跃的成长,也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有效性
        引言: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从书面上呈现出来是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完全的理解其意思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思想。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让他们明白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和实践,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信念的支撑。做事先做人,德才兼备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宝贵人才。老师们在平时的授课中要不断的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真正的含义。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之前该科目的名字是品德与生活,而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个名称之后能直观的感受到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发生了转变。从新名称上能看出德字是重要的,与国家想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共存的思想观念相关,这个的德是社会公德、社会美德、个人品德、职业功德以及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新课标对这门课程的要求是要与新时代的理念相接轨,弘扬道德品质规范[1]。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取举例子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懂得身在社会、家庭中的责任。教育他们能够有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以及能有靠近真善美的心,明白自己的应尽的义务和应得的权利。从义务教育的初期阶段就培养学生知荣辱、讲文明、扬正气的思想观。优良的品德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体现,也是健全心理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民族思想和精神也是国家是否强大的主要考察因素,一个国家的创造和创新精神如果是领先的,则在国际上这个国家的实力将会是超前的。因此我国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希望通过对学生们道德品质的从小培养推进我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思想教育作用
        (1)从思想情况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由于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学习的环境、原生家庭、遇到的老师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和道德品质的起步线都是不同的。老师在进行教授时要尽可能的考量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才能达到预期的思想教育目标。

比如老师在教授请帮我一下吧这一课时会发现有同学虽然能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但是对于别人的求助却无动于衷,没有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及时的教导学生,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而我们在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就得及时的伸出双手,这样下次在我们自己遇到需要帮助的地方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以此就能形成团结、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
        (2)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中的有些内容描述的比较抽象,老师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可与学生每天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这样还能做到让学生知行合一,而没有单纯的将实践的内容停留在理论上。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在课上或者课后进行相应的反思和思考,才能达到有意识的改善自己的行为、优化自己的意识的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在教授我们爱整洁这文时,能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现出爱整洁的人物和邋遢的人物,正反面教材的举例能映射班级上某些同学不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不知道洗手以及不注意生活细节等坏习惯,因此老师就可以教育这一部分学生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营造出大家共同学习的舒适环境,一定要改掉上述的坏习惯,成为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小学生。
        (3)重视学科的实践
        无论哪一门学科都应该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切身的体会远比靠学生在教室中坐着去想更好,因为学生通过触摸、听、看多方面的结合所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课也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的思想觉悟得以提高。这也完全符合新课标对老师的教学要求,就是丰富教学风格,从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以多元化的接受知识的渠道。比如老师在教授干点家务活这一文的前期进行与同学或者家长的沟通提前知晓学生在家里帮家长做家务与否的情况,老师会发现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度保护,大部分家长都不会勉强让孩子做家务活,因此导致了学生在家庭中没有家庭责任感,长此以往也不会懂得该如何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将会有极大的可能成为巨婴,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的[2]。因此老师可以积极与家长们沟通,共同制定一个教育计划,在家里的固定时间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承担起自己的家庭任务。让孩子参与到家庭里的方方面面,才能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才会有感激之心,也能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再多方面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虽然在小学生还处于懵懂的阶段,但是这个时期却决定了之后他们做事和接人待物的方式,老师和家长们务必得重视起来,只有为他们营造出具有高贵品质的生活、学习环境才能让他们更靠近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一名上进、健康、心智健全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李华.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2019,(22):82-82.
        [2]潘海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思想教育作用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12):34,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