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双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摘 要】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在如何打破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评价,保持语文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方面进行探究,可评可测、客观合理、科学严谨为目标。
【关键词】语文优质课程 学习评价模式 信息化手段 全面发展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在一种模式下完成语文课的学习任务,就是重分析、轻积累,重理性、轻诵读,重模式、轻个性,这种模式凸显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弊端,日常教学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阅读分析,唯恐丢掉一个知识点,而学生呢?课堂上少有那个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内容有深入的思考以及入心入骨的分析,这种教学效果如何?学生语言知识贫乏,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记住知识点,实际应用却遇到了难题,形成语言思维的定式,口语表达及写作是教学中的最大难题。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应试教育”迫使教师不得不追求知识点的落实,把完整的课文内容变为印证知识点的语言片断;二是对于启发式教学的误解,课堂上的问来问去,导致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欠缺;如何提高语文课教学效果,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状态?教师如何开展语文课程的学习评价成为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学习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很好结合起来,往往把生活中或教学中有的学生能说话、会说话与花言巧语联系到一起,再加上我国传统的语文课考试模式中,对于说的能力无法体现,因此就造成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说的能力认识不够,重视也不够,不要说中职生,就是成绩好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语言是为生活实际需要服务的,它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有很强的生活性。让学生学会语言思维,以便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往。例如,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如何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表达得体,达到与人交往的目的。这就对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尝试采用卓有成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说善说、交往互动,突破口语交际教学的重难点。“会说”,并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言善辩,学生们有的性格开朗伶牙俐齿,有的却天生内向不善言辞,这些性格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也是我们应该允许的。但是,语文课标中提出来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表达能力的培养,表达技能的训练,毫无疑问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当学生口头表达有障碍时,它还是教学的难点,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学习评价模式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二、中职语文优质课程学习评价模式
中职学校语文新课标颁布实施,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学习评价需要建立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是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体验,不仅是一张试卷,也不是指标体系,对中职生来说,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中表现、课堂学习成果汇报、课后拓展延伸更能够体现出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模式,打破期末考试作为唯一评价的模式,将学习过程与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学生更易于接受全过程的评价,以语文优质课程为例,探究学习评价模式。
(一)利用学习通实施学习评价。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学习通教学功能实施学习评价,从工作效率、团队合作、参与程度、拓展创新四个方面,对学生完成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评价。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对自主学习内容在线考查完成情况。
课堂提问:关注每个学生课上学习状态,提问中发现问题。
课堂表现:从参与程度、服从意识、团队合作、工作效率、拓展创新等方面考查学生表现。每组完成后,由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点评完成。
书面作业: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掌握。
(二)开展学习过程性评价。
课前合作探究、课中主题讨论、学习成果展示、课后拓展延伸,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程度进行记录,及时予以反馈,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及时得到同学及老师的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语文课程给他们带来审美体验,在评价学生学习参与度方面将课堂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古人为学,无一例外要求学生诵读。背诵成为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硬件”。凭着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受到了古圣先贤思想的熏陶、道德的感悟、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滋润,尤其是他们趁着记忆力旺盛的少年时光广读多背,积累终身受用的知识财富。在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每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这是语文课程平时考核的一项内容,学生开始是拒绝这种考核方式的,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取抽签方式进行,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受学生欢迎的考核方式。比如,要求背诵5篇经典作品,正确背诵的满分100分,自选作品正确背诵的满分60分,熟读的满分59分,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不希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自己甘于人后,他们总是积极认真准备,希望自己抽到最熟悉的背诵内容,准备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每个学生的表现教师及时评价。
(三)综合考核学习评价。
研究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优质课程学习评价模式不断创新,在语文课程建设中,尝试运用问题导入、情境导入的方法进行实践,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完成我们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内容到课后进行,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上的不足,通过智慧课堂、在线课堂讨论、课内学习活动互动抢答等形式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优质课程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综合考核的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的特性,是文化与文明的承载和传播方式,既是人文精神和道德人格的建构方式,也是审美趣味和诗意情怀的培养渠道,语文课程中各个元素都是处于动态的文化建构之中,承载着人文精神建构的责任和使命。在这样理论前提下,中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也应该在互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创新学习评价模式,达成感悟文本,培养能力,指向应用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瑞双 工作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职称: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