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充满人文气息的小学语文课堂建构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   作者:高若薇
[导读] 小学学生会开始初步的了解语文,

        高若薇
        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  835000

        摘要:小学学生会开始初步的了解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培育学生具备主观意识和个人能力并且将学生放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内部应建立充满人文气息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人文课堂的建立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建设具有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策略,以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气息   课堂建设  构建措施
        引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语文教学时已经注重人文气息的培养特别是在课堂之上应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全方面的了解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当中积极表现。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应该建立具有人们气息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小学学习语文知识,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阅读中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很多的课文都是一些名著,在文章当中蕴含着很多的精神和哲理,教师应不断地挖掘和渗透将其讲解出来让学生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丰富学生价值体验。在语文教学时教师通过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了解每篇课文当中的主旨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融入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以作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在课堂之上贯彻人员。精神加深人文教育,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小学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应提前备课在课堂之上按照教学目标来进行,明确人文素养的培育目标,在教学环节当中有效的录入时,可以进行一些段落的解析等等,让学生熟练把握文章的具体内容。比如说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时老师在进行备课过程当中首先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重点掌握那些重点的词句和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父亲对于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去保护小鸟和大自然的情感。在此之中通过语文精神的蕴涵让学生能够有所意识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也可以去保护自然和环境。这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好语文,也能够推动学生思想上的进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在这篇课文当中也可以让学生去分析一些重点的句子,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说在“小鸟是快乐的,树林是快乐的,父亲是快乐的”这句话当中学生们思考为什么父亲是快乐的,从而引出父亲对于鸟的情感。
        二、丰富教学活动渗透人文主义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学生年纪都比较小,喜欢贪玩。在小学里面教学过程当中的核心宗旨是要渗透人文主义精神,教师考虑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的活动和形式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之上,通过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互相探讨自己身边的经历,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语文核心素养。

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设置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构建良好的氛围,提高课堂效果。比如说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教师让学生去领悟大自然当中的美,可以根据课文当中的内容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春游,特别是在春季去感受柳叶刚刚萌芽桃花绽放的美景,去听一听小河流淌的声音和小鸟吱吱喳喳交流的声音,领悟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抬头就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比仅仅局限于课堂来讲解更加的有意义。在这种空气清新天气晴朗的大自然怀抱当中去领悟大自然的美丽更好地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也可以对大自然心向往之。在学完这节课之后举办演讲比赛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适当的给予学生奖励。
        三、加强心灵感知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往往只是流于表面粗略的阅读,但是当阅读之后却无法知道课文所讲解的内容,通过这种走马观花的形式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对于学生阅读能力上都无法有效地提高。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课文具备心灵感知能力,投入精力去仔细的阅读,当课文讲述完毕让学生课下探讨反复的记忆,培养学生具备心灵感知能力能够有效了解课文当中的宗旨。在课堂之上加强人文环境的渲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四、阅读课外名著感悟人文气息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名著,在名著当中包含着优美的句子并且十分具有阅读价值,要求学生在欣赏名篇名著是积累名言名句发挥作品的德育功能。通过文章当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利用自己的课下时间阅读不断地提升自己,教师也应该与家长加强沟通形成家校合作的模式共同督促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例如在学习《西游记》这篇名著时,其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变化多端,人物活灵活现,语言也比较生动,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真正领悟名著当中的精髓。目前也已经将《西游记》拍成了电视,可以通过观看电视的方式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民主和电视结合起来共同学习。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之下根据自身阅读习惯来写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定期在课堂之上组织读书会检验学生阅读的情况,通过加强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构建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
        结束语: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已经将迎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时为学生建立具备人文情怀的学习课堂,在课堂之上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与教师积极的交流起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具备语文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再谈充满人文气息的小学语文课堂建构[J].新课程研究,2019(15):33-34.
        [2]辛福年.充满人文气息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探讨[J].名师在线,2019(16):20-21.
        [3]傅春燕.如何构建充满人文气息的小学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8(31):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