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仕柳
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中学 558109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有效引入生活化理念,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与基础物理知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并将其应用至实践生活。同时,在课堂中利用生活实例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全面提高物理综合素养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实例;衔接
前言
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应用生活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现实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师生互动,保证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学关键在于达到学用结合的境界,在实践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本文便据此分析了物理知识学习期间生活实例的有效应用,以期为此后初中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1.物理教学导入引入生活案例
导入属于整个课堂的开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应用到新课讲解中,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加教学的真实性与熟悉 性,全面激发学习热情。一是在新课中倒入生活情境,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接近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对此,在初中物理授课期间,教师应引入生活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漏斗与乒乓球,要求学生以最大的力气吹漏斗,并吹起漏斗中的乒乓球。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 现无论使出多大的力气,乒乓球都不会被吹起来。通过为学生演示这种小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顺利进行新课教学。二是在新课中导入生活疑惑,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其生活中的疑惑点, 应将其引入新课讲授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比如在讲解《大气压强》一课时,教师应先为学生准备底部带有细孔的塑料瓶,之后倒入适量水,此时学生会发现瓶底部流出水,之后将塑料瓶灌满,拧紧瓶盖,这时发现没有水 流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瓶底没有水了呢?在拧开瓶盖后,发现又有水流出来,这便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师开展新课讲授[1]。
2.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案例 ??
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教学过程,期间教师应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生活中与物理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现象,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同时,在 讲解物理知识时,为学生构建特定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易于掌握新知识。比如在讲解《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应为学生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发烧时“物理降温”的情境,夏天游泳后身体打颤的情境,此时教师便会理解蒸发可以吸热。在讲解“压强”概念时,由于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此时教师应为学生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包括两本书、用完的中性笔芯以及泡沫板等,利用生活物品讲解“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相关”,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突破重难点,形象化抽象的物理概念,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也可以引用生活材料,使学生可以产生亲切感,深刻意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由此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与生活物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深入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水平[2]。
3.物理题目中引入生活案例 ???
一是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作业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布置生活化作业,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时,生活化作业也可以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在完成作业时获得更多乐趣。比如在学习“惯性”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自己乘坐公交车,突然急刹车时的状态;在滑冰时加速与减速时的状态,要求学生亲身体验了解物理生活现象,之后在进行新课讲解,从而高效达成物理教学目标。二是开展丰富的生活课外小实验,学生课外具备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开展更多小实验,学习更多课外知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科学素养水平,促使学生在此后物理学习过程中保持严谨务实的态度与良好思维习惯。比如在讲解电路章节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生活材料制作家庭电路模型、简易气压计、扬声器以及简易打气筒等[3][4]。
结束语
初中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入生活案例,教师应为学生讲解物理知识与实例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发挥物理服务于生活的特性。将生活实例引入至初中物理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延伸至课外生活,挖掘物理概念的实质,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勇锋.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36):27-28.
[2]王峰,颜志超.初中物理实验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探索[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06):56-57.
[3]杨长林.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学周刊,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