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 朱旭
[导读] 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中的很大一个层面,同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常态。相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
        朱旭
        钟山县花山瑶族乡民族学校
        摘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中的很大一个层面,同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常态。相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融合了信息技术之后的新型数学,更加适合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状况。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更好地满足教学领域的育人需求,则教育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其目的是通过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政策,来促进对学校育人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其中,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具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明显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只有黑板和教材的局限性,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使课堂具备高科技和时代性的元素。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使教材过程更加的完善,教学形式更具多样化,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图片、视频中更加直观的进行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对于抽象性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从而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融合的现存问题
        一是两者有效融合期间,存在教学课件制作过于简单的问题,很多教师所制作的信息化教学课件,没有全面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其教学课件的设计依然存在应试教育色彩,并且很多数学内容都是采用从课本知识中“搬家”的方式来进行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影响对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的丰富,使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和整合优势没有更好地发挥出来。二是两者有效融合期间,存在整合模式片面化和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没有在教学课件当中,添加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和内容,而且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停留在演示教学内容的演示工具方面,未充分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而使得部分教师数学教学课件整合能力还有待提升。三是在两者有效整合期间,存在刻意追求现代化以及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现象。虽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初中数学教学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以信息技术模拟呈现知识点,实现生动教学
        用信息技术中物体/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切割、展开、重放等手段表现教学内容,能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出来。比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学生常常难以找到证明的思路。笔者就为学生播放了等腰三角形翻折的动画,引导学生意识到要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从证明三角形的全等入手,进而想到需要作一条辅助线。这条辅助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中线(高或顶角平分线)。把等腰三角形与证明三角形联系起来,困难便能迎刃而解。再如,对截正方体最多能截出几边形这个问题,学生很难想象最多能截出六边形,操作起来有难度,时间也不允许。教师就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截出六边形这一过程,突破难点,让学生加深印象。这就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


        (二)以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知识点的解析及生动呈现,化抽象为具象,化复杂为简洁,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和教学课件的引导下,积极理解、思考教学内容,保持思维活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这种学习过程会给予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学习。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关于圆的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车轮设计为圆形的原因,教师可借助Flash设计一个动物趣味运动会的场景,形象地展示小动物们各自骑着圆形、方形及三角形车轮参加比赛的情景,使学生直观理解车轮为圆形的原因。
        (三)巧用信息技术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直观形象化
        初中数学囊括的知识点复杂且具有多元化,因此,教材中除去公式概念,还设置有大量题目、案例,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应用案例结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能更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可以配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演示功能,针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来实施有效教学,如形象化抽象问题、趣味化乏味问题、动态化静态问题、简单化复杂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如,教师在开展“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课程教学时,关于平行四边形运动状态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来进行呈现,引导学生从三维立体角度出发去学习中心对称图形,能提高学生课堂集中力的同时掌握数学规律。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概念后,教师就可在讲解教材案例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展示多种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其数学综合水平。如,教师可在课堂提问,已知条件是两个全等三角形,要求学生动手拼成平行四边形,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时候,学生通过动手拼图后,发现能拼出3种不同性质的四边形。之后教师即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将图形运动过程展示于课堂中,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找到问题解答突破口,提高其解题能力的同时开发数学思维。
        (四)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初中数学教学包含多种多样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整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为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数学学习体验,则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通过问题的引领,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圆和圆位置关系”内容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收集与生活有关的故事和案例,并且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故事和案例,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自行车两个轱辘、齿轮、月食等图片。并且引导学生所呈现的图片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同时,让学生讨论一下能否说出“这些图案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入学习内容,也可更好发挥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作用,提高其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紧跟时代潮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作出大胆的尝试。虽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向外反馈时,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课堂是成功的。教师应当不断的继续同信息技术磨合,以此来更好的为提高高质量的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名伟.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亚太教育,2019(12):85.
[2]屈殿颖.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6.
[3]李碧云.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12):41-42.
[4]王金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技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29-30+39.
[5]师文海.分析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与策略[J].亚太教育,2019(08):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