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梓贤 李家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22000
摘要:目前学前“融合教育”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具体体现为特殊儿童跟班就读。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家长、幼儿主体、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接纳程度和行为表现,探析了连云港市幼儿园融合教育开展的现状。数据显示家长对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概念的认识和接纳程度低,幼儿教师对特殊儿童实施融合教育的能力不强,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缺乏教育体系的支持。需要通过宣传融合教育的概念、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训,完善有关融合教育的相关教育体系等方法来提高融合教育的实施强度,让特殊需要的儿童舒适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幼儿园
引言:
“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级,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为特殊儿童和普通幼儿创设平等学习氛围的一种教育模式。研究表明,特殊需要的儿童在普通幼儿园跟班就读,可以增加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使他们获得更多与普通幼儿交流的机会,以此来丰富特殊幼儿的交际环境、交流环境。而对于普通幼儿来说也会在与特殊幼儿相处过程中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减少对于和自己不同的人的歧视,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融合教育”的开展对于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积极意义。近几年,我国也推出了相关的条例、政策以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为特殊儿童创设更为温馨舒适的教育大环境。
一、连云港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连云港市幼儿园融合教育并没有广泛普及。根据我们在见习时的亲身体验发现连云港市的个别幼儿园具有特殊儿童跟班就读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展开了关于连云港市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情况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查访问了连云港市35位幼儿教师和60位名幼儿家长。通过问卷的反馈情况发现,接受本次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学前教育教师以专科及以上学历青年女性居多,幼儿家长则大多是25-30岁的年轻父母。调查问卷从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融合教育概念的认知、态度以及看法等方面设置题目,从幼儿群体的直接接触环境对连云港市融合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数据显示仅有15%的连云港市幼儿园开展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融合教育模式,大多数的家长持有“不知道”、“不清楚”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所在的幼儿园是否已经开展融合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融合教育的开展情况也呈现“不太清楚”、“一般了解”的状态。另外,学前融合教育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的在职教师。通过对连云港市的幼儿园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们对融合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模式的理念普遍存在认识不全面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85.71%的教师对于学前儿童融合教育呈“不太了解”或“认识一般”的现象。对“特殊儿童”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偏差,讲到“特殊儿童”大多数教师仅能想到肢体存在缺陷的儿童,并没有将生理和心理存在缺陷的儿童的划分到“特殊幼儿”中,当然对于他们也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更是思之甚少。
二、连云港市幼儿园融合教育开展现存问题
1.幼儿教师群体对“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不乐观
调查数据显示74.29%的幼儿教师愿意接受肢体残缺,65.71%的幼儿教师愿意接受自闭症幼儿跟班就读,有8.57%的幼儿教师不能接受特殊幼儿在普通班级进行跟读。有14.29%幼儿教师认为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可以得到发展,其他教师则认为特殊幼儿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儿童相比他们会遭遇缺少玩伴、交流沟通困难、学习进度慢、表达能力较差等问题。不仅不能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还会对普通儿童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这些顾虑给“幼儿园融合教育” 的推广与普及设下了障碍。
2.幼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的业务能力不高且缺少体系与法规支持。
我国在提高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力度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力度明显提升,由过去以高中和大专学历为主的毕业生,但现在大多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甚至更高当这批毕业生走入职场,对于各种教育理念或者教育方式的理解与接纳程度就会提高。但对于实施“学前儿童融合教育”教师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多数幼儿教师知道“学前儿童融合教育”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特殊教育培训,没有实施融合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教师常常感觉有心无力,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教材内容如何选择等一些些专业性的特殊知识与经验不足的问题。于是有91.45%的教师也提出,幼儿教师在就业前应学习一些关于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以此来提高实施“融合教育”物质条件。[1]对于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有74.29%幼儿教师更希望有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通过幼儿园开设的特殊教育课程来为特殊儿童的在园生活进行保育与教育。另外,就目前情况而言,“幼儿园融合教育”的理念在连云港地区并没有广泛普及及实施,因此,幼儿教师在实施融合教育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既缺乏相关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的支持。当然也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没有这些保障,幼儿教师就很难心无旁骛的实施这种教育模式。
3.幼儿家长对“特殊儿童”和“融合教育”的接纳度普遍不高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数据整理和亲身见习见闻,发现幼儿家长群体在“融合教育”实施的认识出现以下问题:首先,多数家长对于“学前儿童融合教育”持保留意见既中立或不发表意见。其次,我们了解到部分家长认可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对于自己孩子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或者自己孩子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的情况能够理解并持支持意见。再次,也有的家长不能接受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幼儿一起学习、游戏。
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引导、教授自己的孩子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和与特殊儿童交流相处的方法,他们认为特殊儿童会给普通儿童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也加重了老师的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他们大都支持特殊儿童应该在特殊教育机构接受更好更专业的教育,因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幼儿的特殊情况为进行一些专业的课程培训,这样特殊儿童也会更好的发展。最后,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情况,有的特殊儿童家长不能相信或者承认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特殊性,将幼儿由于自理能力较弱而产生的问题推责给幼儿教师,给教师的工作开展和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发展设置障碍。
4.班级内部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了解与接纳程度不高
在连云港市海州区的一所幼儿园进行见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学校对受教育双方都产生了影响。首先,由于特殊儿童的独特状况,导致他们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或者自理能力等技能发展与一般幼儿相比存在一些差距,因此部分幼儿会说出“XXX是笨蛋,上大班了还尿床,我才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呢!”。这句话是一名大班幼儿在游戏分组过程中提出的看法,而他口中的“笨蛋”,是一名智力发展缓慢儿童,由此可见,部分普通儿童很难去理解特殊幼儿的身体状况,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歧视或难以接纳的情绪。这会对特殊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我们通过与本班级其他幼儿的谈话对话了解到,觉大多数对这名特殊幼儿有一定的孤立行为。“和他一起玩他又不会,还常常捣乱,还不如不和他一起玩呢!”普通幼儿不会过多的考虑特殊幼儿的感受,对于特殊幼儿态度强硬,有时还会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这种生活环境是不利于特殊儿童的发展的。其次,因为生理与心理发展情况的特殊性,特殊汲取知识、学习技能的水平会和一般幼儿有一定的差距,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会方面教学进度、投入更多关注,这样一来一般幼儿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可能会受到减弱。
三、推进学前融合教育的措施
1.提高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
提高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相关教育部门规定,在一些师范院校开设一些有关特殊教育的课程,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校期间就对他们开展“融合教育”观念、意义的课程,帮助学前教育师范生在入职前更加全面的了解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教育、保育特殊儿童的技能及注意事项[2]。对于已经在职的学前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特殊教育研究专家讲座、特殊教育教师演讲,帮助在职学前教师了解“融合教育”的概念及意义,提升学前教师对于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
2.提升教师“融合教育”能力,研究教育体系
(1)幼儿园开设职前培训,提升学前教师“融合教育”能力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发现有37.14%的学前教师受过特殊知识的培训,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这方面的技能训练。所以幼儿园可以通过引进特殊教育资源教师,为普通学前教师开展职前培训,训练学前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的技能和素养。幼儿园除了让教师参加入职前的培训外,也可以招聘一些专业的特教教师。使普通学前教师通过与特教教师的沟通学习,逐渐丰富自身经验,加强有关学前融合教育概念的学习。[3]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合作,为幼儿教师提供了解特殊儿童上课的状态的专业环境,以便教师们能更好的了解特殊教育、教学的相关活动方案及注意事项,丰富自身的“融合教育”知识和技能。帮助学前教师更加自信的、专业的、流畅的实施“融合教育”。
(2)教育部门提供“学前儿童融合教育”体系的支持
通过我们的了解,连云港市大多数幼儿园之所以不能开展“学前儿童融合教育”,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缺少正规教育体系的支持,因此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开展有关“学前儿童融合教育”方式方法体系的探索和研究,并将成型的教育体系提供给各个幼儿园,供给幼儿教师进行实践探索与反思,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融合教育”体系。为幼儿教师更加完整的职业发展道路提供支持。
3.改变幼儿家长对于“特殊儿童”和“融合教育”的认识
“学前儿童融合教育”在连云港市幼儿园推广的一大阻力之一,就是幼儿家长对于该教育模式不够理解,因而很少出现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就读现象、幼儿园也不会违背大多数家长意见实施融合教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幼儿园开设家长讲座,让幼儿家长更好的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融合教育”的优点和优势,可以在园内的宣传展板上展示有关“融合教育”的概念,使幼儿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特殊儿童”的概念,意识到“融合教育”不仅能保障特殊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还能促进普通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好的理解尊重他人,也促进幼儿移情更好发展。以此来转变幼儿家长对“学前儿童融合教育”的消极态度,为“学前儿童融合教育”在连云港市幼儿园推广消除一些阻碍。
4.通过家园合作转变普通儿童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
大多数特殊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不能心无旁骛的接受“融合教育”的一大原因。既普通幼儿对特殊儿童的态度。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让普通幼儿了解“特殊儿童”特殊的原因,理解他们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生理或心理缺陷,更好的理解特殊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进度上的差别,在日常活动中能体贴、照顾特殊儿童,为特殊儿童在园学习提供温馨和谐的环境,为“学前儿童融合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束语
学前融合教育的推广对学前特殊儿童及普通儿童都有一定的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阻力。要想解决以上问题还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家长及教育机构共同的努力和支持。(指导老师:赵建清,孙安若)
参考文献:
[1]张丽莉.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研究与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9(8):14-18.
[2]胡思思,王子纯,程硕,王和平.上海市融合幼儿园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调查[J].现代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9,16.
[3] 魏寿涛,罗芸.幼儿教师融合教育实施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81-91.
[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
项目名称:202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称: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调查——以连云港市为例,项目编号:20201158502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