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艳红
丰都县三合街道新建完全小学校 408299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文本从导入的重要性得到启示,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阐述了小学课文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以及在选择导入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掌握一些有技巧的导入方式,对小学语文教学将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小学生 重要性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达到启迪学生心智 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小学生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如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呢?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是一堂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而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否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如此。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导入?导入是为了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本节课作好铺垫的一个环节。
1小学语文教学导入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语句进行过渡,然后进行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介绍只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简单的要求,为了完成导入的任务,进行了课堂导入。而自己缺乏对课文教学中的导入过程的深入的了解。对于孩子来说,语文课应该在一个有趣和活泼的环境中进行的。然而,由于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很枯燥,这就很容易让孩子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引起孩子们的不满。因此,语文课堂导入的改革迫在眉睫,语文教师应注重导入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调动孩子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技巧
2.1巧借图片,释解题义
图片导入新课的方法能够较为直接地让学生明白课文的大概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题目的重点词具有抽象性,有些课文题目是要求学生理解词义的难点,这一类的新课导入不宜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时候,就可以用巧借图片、释解题义这种导入法。
2.2朗诵诗歌,激发兴趣
诗歌具有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富含韵味、适合朗诵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讲名人故事的课文,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导入。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
教师: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诗人写下了这首诗,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读完后,假如让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
在该教学片段中,老师可以用一首描写周总理的诗歌,并配上自己声请并茂的朗诵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接着又让学生读谈体会,学生是在多元感知中进入文本的。像《邓小平爷爷植树》等也可用此法。2.3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情景引导,就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中。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方法。
教学《月光曲》一课,可以进行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昨晚老师欣赏了一首钢琴曲,听着,听着,就被那优美动人的琴声深深地陶醉了。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同学们想一起来欣赏一下吗?同学们,欣赏了这优美动人的琴声,你有什么感受想告诉大家?这样美妙的钢琴曲究竟是谁创作的呢? 它的曲名又是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就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课件出示课题、贝多芬像、贝多芬简介)同学们,看着《月光曲》这一曲名,你能猜想出《月光曲》要表现的内容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深切地感悟美妙的《月光曲》。这例课文导入,以“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张扬个性”为设计理念,层层深入,破题开篇。课堂伊始,利用贝多芬美妙动人的《月光曲》,创设情境,强化意境,诱发心境,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在情境中让学生畅谈自己听了《月光曲》以后的独特感悟,让学生猜想《月光曲》表现的内容,让学生描述课文插图画面的情境,再融合教师的语言评价,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扩展学生个性的空间。
2.4明确目的,深化认识
阅读是一种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开始时,学生也应该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阅读目的,即该次阅读要达到一个什么结果。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的,不仅可以强化阅读教学本身, 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定向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教师板书课题后,先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质疑问难,然后引导学生提出这一课的学习目的: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课文的初步印象,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特点的了解,你们认为学习这篇文章应当学习什么?也就是说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再告诉学生,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应当学到几方面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根据读物特点和自身基础来确定阅读目的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引导和自发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能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觉确定学习目的的定向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心理倾向,也是对班级授课制“齐步走”的一个调节和补充。
综上可知,语文课上,导入环节对儿童学习十分重要。如果教师能对导入环节加以灵活运用,可让儿童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且对教学效果加以有效提升。所以,教师需对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加以高度重视,对情境创设、音乐导入以及多媒体导入这些方法加以运用,以此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1月,P15.
[2]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
[3]魏薇.课程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