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   作者:宋婷婷
[导读] 随着小学教育体制的不断变化,学校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
          
        宋婷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第三小学       833200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体制的不断变化,学校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更加关注的是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语文知识充满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老师应该在讲好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不足,然后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怎样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实行策略
        【正文】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投入时间进行素质教育,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培养综合型的人才。语文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结合课本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的协调配合下,语文的学习将会变得有趣起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主要是由语言构成的,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学习好词好句、思想感情等内容。除此外,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的,能帮助小学生向他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把精力都集中到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忽略了学生实践活动和写作文等训练表达能力的练习。
        1.2学生被动学习,忽略学生创新发展
        老式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课堂氛围缺少一定的朝气。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消弱,从而失去探索的欲望。老师将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减弱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妨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训练。
        1.3为了分数而学习,缺少素质教育
        现阶段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实施,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学校没有落实这个政策。 老师通过分数区别出好学生和坏学生,而且家长往往都会看孩子的分数来评价孩子的努力成果。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分数仅仅是一个参考,更重要的还是成长过程中的不断改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都正处在成长的阶段,老师和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在保证学生踏实学习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2.1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发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个课文时,老师要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后,开始学习。首先带领学生认识我国的少数民族,可以让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知道的民族及其特色,并告诉学生要团结各个民族,友好相处,这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团结友好的素质。然后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词组、句子。本篇课文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老师做完讲解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体会不同修辞手法所要表达的特殊情感,这些句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微妙。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学校一起学习、开心玩耍的热闹场景。在学习完后,老师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小学生活,在描述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很多好词好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此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累词组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的表达情感,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学生只有大量地积攒词组和句子,才能使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2.2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阶段,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比如在学习《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播放一些槐花、槐花饭的图片或者采摘槐米的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然后走进课文去学习文章中描写槐花和劳动过程的句子,把握整体的情感路线。让学生理解劳动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很快乐的道理,倡导学生要学习槐乡儿童的品德,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图片视频的播放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保证了课堂效率。这种方式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融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知道在具体的事情中应该怎样有素质的完成。
        2.3丰富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只是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应用。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后,学生会感觉到母亲对自己浓浓的爱。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回家之后替妈妈做一些家务、给妈妈洗洗脚等,通过实践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和不易,然后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去爱自己的家人。课下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了课上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后,老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下雪时的情景中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自己会在雪地做什么?心情好不好。想象一下,一群“小画家”们高兴地奔向雪地,和小伙伴们打雪仗、堆雪人。老师也可让学生即兴表演,通过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课堂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加了小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
        【结束语】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选择。为了更好的满足新改革下的小学教育培养要求,需要加强小学生语文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教育。语文老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会做人的文明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李东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探讨[J].教学研究,2020(02).
        【2】黄兆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途径[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