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香
沈阳市和平区振兴街第二小学,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学习方式的探索性和接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数学学习特点的客观制约性,教学要从学习内容的组织、学习过程的安排和学习方式的选用等方面去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要求,全面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
一、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
(一)抽象性和形象性特点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的突出表现
作为课程内容的小学数学知识,在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系统中都是一些最基础且极富教育价值 的内容,这些内容由教材编写者经过教学法加工处理将抽象的科学数学知识转化为适合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形象化的学科数学知识,它一方面仍然保留了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特 点,另一方面又具有生动形象的表现形态,教材编写的结果使小学数学知识同时具备了抽象概括 性和具体形象性。由此我们认为,抽象性和形象 性的统一是彰显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个性特征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比在其他任何学科知识中表现得更突出、更强烈。抽象 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表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在本 质上是抽象的,它同样反映了人类对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与概括,但在形式上它却是 形象具体的,反映出教材编写者为了满足儿童学 习的需要对科学数学知识所进行的加工改造,正 是这种加工改造促成了小学数学学习内容高度的 抽象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这种统一与结合反映了数学知识特点与小学 生思维特点之间矛盾对学习内容的客观要求,体 现了数学知识与学习者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互相 制约与适应,同时也表达了教材编写者对数学知 识处理策略与方式的正确选择。如用 “小猪盖房 子” 的活动情景呈现 “同样多”“多”“少” 等数 学概念,就是教材编写者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所进 行的一种形象化改造,这种改造给数学学习内容 赋予了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使抽象的数学概 念成为适合新入学儿童理解和接受的学习内容。
(二)抽象性和形象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对 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形象直观,又要重视抽象概括,要切实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具体来讲,应 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既要形象直观又要突 出数学的本质。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一方面要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情景去呈现数学知识,彰显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具体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切实获得所学数学知识的表象;另一方面又要突出数学 知识的本质,强调学习内容科学性和抽象性的属性。要努力减少那种缺少数学内涵的数学知识表 现形式,切实避免因对学习内容表现形式的过度 渲染而导致数学知识科学性和抽象性缺失、数学学习思考性严重削弱的做法,小学数学教学要从 内容上保证学生的数学思考。二是及时进行抽象概括。
小学数学教学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中隐藏的数学知识进行抽 象提炼,将材料中形象化的数学内容和情景中处于生活经验状态的数学知识上升为科学的数学知 识,学生头脑里最终获得的应该是具有科学性和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而不是有关数量和图形的生活经验。三是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实质的理解。小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具体例子理解其内容的实质,而不仅仅是 在字面上准确表达数学概念的定义和数学原理的特定规律,更不要去急于将所学数学知识符号化,小学数学教学要避免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陷入徒有其表的符号把握局面。四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那些抽象的 数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中,不必处处模式化地要 求学生用教科书上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数学知识,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征数学知识,既符合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又可以降低学生理解和表达数学知识的难度,还有助于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 理解情况。
二、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一)系统性和渐进性特点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必然反映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种系统的活动过程,因为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获得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经 验,只有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经验才足以引起学 生心理和行为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否则,要么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根本不能发生适应性的持久变 化,要么他们的变化就可能不是因为数学知识经 验的习得而产生的。很明显,小学数学学习的系 统性要求既是数学学科本质对其学习的要求,也 是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学习目的任务的需要。然 而,数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及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客观上制约着数学学习只 能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儿童的心理发展顺 序有序地进行,特别是数学的逻辑性特点在客观 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学比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更需 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由此不难发现,系统性和渐 进性是体现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本质特征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是数学学科特点和儿童心理特 点在数学学习中的必然反映。
(二)系统性和渐进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系统性和渐进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按照系统性和渐进性有机统一的要求去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过程, 确保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有序、有效地展开。
三、学习方式的探索性和接受性
(一)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在小学数学学习 活动中的客观体现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如果从数学知识的来源或者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 途径来看,则主要是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两大类。在这两种类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学习,其本质都是一个让学生把人类已有数学知识改造内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学生主动探究、再发现的成分,也有学生接受内化的成分。因此,笔者认为探索性和接受性及其两者的有机统一从学习方式的维度反映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只要有教学条件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发生,它都会顽强地表现出来。
(二)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师生教与学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上。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教数学知识的性质特 点和学生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数学,通过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机配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的数 学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