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香
沈阳市和平区振兴街第二小学,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数学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都具有密切关系,伴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在其中 的运用范围也愈加广泛。近年来,信息技术开始被教师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并且对当前数学 教育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都带来了一定影响。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 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要 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整合,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课程资源,并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让学生能够进行轻松、愉快、高效的数学学习。为此,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支 持的数学教育创新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课堂教学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其核心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开发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阶段数学素养培养的重点包括数感、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 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小学学生在部分数学内容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信息技术的 广泛应用为解决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该文结合教学案例讨论了信息技术 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改革、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并反思了信息技 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数学教育现状
(一)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其核心目标是在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数学素养,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阶段数学素养培养的重点包括数感、空间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学段课程内容设置成为四部分内容,即为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同时在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也重点从 数学思考、知识技能、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来进 行。为此,《数学课标》将学段课程内容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 实践”四部分安排,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课程目标。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
1.小学生思维发展与数学学习
在小学阶段,低学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难以进行抽象化的数学思考,在对一些知 识的学习上必须借助形象具体的对象和情景来进行理解。高学段是小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能够掌握一些抽象概念,对事物从整体上把握。但整体而言,小学生群体的思维发展并不完全同步,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不但要依照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开展教学,提升学习质量,更要适时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2.小学生注意发展与数学学习
小学生的注意在学习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尽管儿童的有意注意在逐渐发展,但他 们的无意注意占有优势,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有意注意。此外,小学生在注意的选择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以及注意力分配方面也处在快速发展期,但整体表现出选择性较差、稳定性不强、注意广度有限等特点。
3.小学生记忆发展与数学学习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限制,在对知识的记 忆上大都是以机械式记忆方式为主,然后再逐渐过 渡为理解性记忆。
此外,小学生在记忆上主要是以具体化记忆过渡为抽象化记忆,从被动记忆过渡为 主动记忆。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 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占学习的主导地位,加之数学学习的抽象性,致使部分小学生存在数学学习 兴趣不高甚至出现数学学习交流困难等。兴趣是将小学生无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的中介,因此 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促进学生 有意义学习。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 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只是进行被动的、强制性的学习,不仅难以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求知 欲望。当学生面对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教师面 对如何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生活 数学,这无疑是给教师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因 此,教师需要做到:(1)课前,巧用数字资源, 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巧妙成功的引入数学教学 情景,为数学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激发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利用信息 技术可以制作出形象逼真的图片或动画,创设生动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几种,让学生 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2)课中,妙用虚 拟实验,增强知识理解的真实性。教师通过利用 计算机、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利用虚拟实验工具代替实物操作,给学生一种全新的 体验,可以有效突破数学学习的难点,使教学内 容更加充实、形象、具有吸引力。活用互动数学小游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复 习或者总结课上,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电子小游戏,让学生在好玩的数学游戏中,理解抽象的数 学概念,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
(二)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认知支架,突破教学 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 主,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借助 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 学知识[2]。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语言、数字 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可视内容。使静态的 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具体化,解决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数学内容。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
(一)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数学教育资源共享
网络的出现使学生更乐于主动参与学习,从以 前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学习。网络资源 平台的架设,使学生间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得以延伸,从而增强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环境,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突显网络 优质教育资源的实用价值,优质资源要尽可能以探 究、协作的实际生活问题再现课程的难点和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共享中,应该更多地将生活数学知 识展示给学生,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小游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丰富的数学资源与教学知识点相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
(二)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网络平台
家庭、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主要环境和场所,怎样才能及时、快捷、有效地进行家校互动 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学校具备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环境,拥有互联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音教室、投影仪等现代教育硬件设施。学校可以创建家校互动教育网络平台, 实现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信息化管理, 将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代振业.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139-140.
[2]张晓贵,郭世平,方明华等.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6):110-113.
[3]杨荣花.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50-51.
[4]辛艾桐.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湖 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