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琳
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上肥镇学校 112313
摘要: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到现代信息化社会时代,其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最佳手段,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情感,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能够进行主动的自主学习探究,不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确保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策略
引言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辅助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点,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1运用信息技术补充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具备多样化的功能,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教材当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和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探索求知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可获得资源的途径比较单一,通常是通过教材以及教师为学生补充的有限信息来满足学习要求。事实上这和学生的需求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于是教师要开拓思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给学生补充大量的学习资源,让数学教学水到渠成,更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在教学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就可以基于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信息。比如教师在课上先给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鸟是什么吗?他们的体重分别是多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查找之后得到信息: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只有两克,鸵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体重高达150千克。这些补充信息能够优化课堂氛围,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学重难点很难被突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亲身经历,进而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学生关于1时=60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运用多媒体展示龟兔赛跑的情境,将钟表具化成12棵树,作为龟兔赛跑的路线,然后我设置动画时间,使龟兔赛跑时间同样多,开始赛跑,跑得快的兔子跑了一圈(60分)时,跑得慢的乌龟只跑了两棵大树的间隔(1时)。通过龟兔赛跑的展示,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和学生难度,突破了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推动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得学生不必再被动接受教师的课堂灌输,而是结合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更让数学教学可以真正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当中引入微课程教学,把制作好的学习视频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下载观看并记录自己在观看时获得的疑问和启发。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好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自主安排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归纳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比如:一列火车4个小时总共行驶了272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进行计算,要行驶2312千米的话,总共需要花费多少小时?15个小时能够行驶多远的路程?请你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说一说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
4微课辅助,促进知识吸收
微课就是信息技术延伸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其特点就是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即使是在课下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将微课的优势与数学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加强学生对于重难点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有关《圆环的面积》相关知识时,不少学生对于圆环的计算和认知还有一些疑问,虽然课上听懂了,但是在实际做题时就会出现不少问题。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就专门针对该内容为学生录制了一个短视频,将这部分的计算思维进行了精简叙述,并将该视频上传到了班级的多媒体上,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并进行拷贝。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进行观看,也能够为学生后期的复习整理提供便利。为了检验学生的视频观看成果,教师也会在随后的课堂上进行抽查提问,引导学生将视频中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分享,以此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也会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并为学生分享一些网络上的经典教学视频,既能够便于教师教学,也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
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中,学生答案评价能很快的以数据化形
式呈现出来,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可以被录屏下来,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不足之处也可以观看录屏回顾,方便下次完善。课后,教师可以在智慧课堂作业平台上给不同学生发送不同的学习任务来关注个体的发展差异,给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四上《认识平行线》中,教师在讲解什么平行线后,让学生去选择哪几个是平行线,学生选择完后提交,教师点击“学生答题情况”,所有同学选择是否正确,答对的人数等,全部在条形统计图里体现出来,还能查看哪几位同学答错了,可以有针对性地给答错的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富有针对性。课后,教师查看录制的视频,看看同学课堂表现怎么样,表现好的要表扬,表现不太好的可以单独让他看视频,指正错误。同时在观看视频时教师可以反思认识平行线这节课哪里还可以教的更好点,反复打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后,教师通过智慧课堂作业平台给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发布复杂组合图形里有多少对平行线,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发布下列哪几组是平行线,个性化的学习作业评价,让每位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增强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通过数学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充分的结合,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和热情,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探究习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最终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广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1).
[2]林小妙.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250-251.
[3]范广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9(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