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华
德州市第一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在当前国内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实践中围绕着史料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这既是历史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1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
历史知识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发生在过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也有难度。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痕迹,能够详细地反映当时的历史面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亲自去感受当时的生活和历史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如讲述《鸦片战争》这一课,借助图文资料:中国外流白银达1亿两,为流通总额的1/5。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要卖150斤稻谷,让学生充分体验当时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严重危害吸食者健康。学生只有借助史料,才能真正弄明白何谓鸦片战争,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史实,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息息相关,更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奋学习。勿忘国耻,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1.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这些内容生动有趣,读起来感人,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材中有一首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使学生体会到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教材中还选用了一些壁画、建筑、陶俑、人物、风景等图片,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2.1选择合适的历史资料
正如翦伯赞先生所言,史料与史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史料可以分为有考古学意义的史料和有文献价值的史料,但多数学者对史料进行了细化,将其划分为文字、口述、实物以及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史料。虽然对史料的划分标准以及内容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整体而言,史料类型具有多样性。在日常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通常仅利用文字史料与图表史料,如果史料教学方法的具体呈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则会对学生认知有所影响。相反,如果课堂形式非常机械、乏味,则恐怕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为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然后从多个视角着手去精选史料,并且保证所选史料的代表性或者与主流观点相符的佐证史料。甄别以及选取材料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保证史料本身的完整性,并且注明其具体的出处。史料的选择应当尽可能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区分史料真伪,在材料选择时应当尽可能利用客观真实的史料,这也是第一手史料,是史与实鉴别的关键。为此,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学习,全面了解和把握当前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提高个人的学科素养,借助史料创新课程教学情境,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观。
2.2根据史料设计问题进行教学
以历史问题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从而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设定一定问题,让学生试着探索问题提出的角度,从而利用史料,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提出问题,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解答,从而达到学生是学习过程中主体的目的。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好问题难易的程度。根据史料提出的问题不宜过难,否则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继续探索的勇气。
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彼此之间通过讨论思考的方式进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过程。
2.3历史实物法
第一,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能够让学生接触实物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等场所。比如,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中的各历史展区,可以在感观上认识名扬世界的一些出土展品,也可以对某一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尤其是战争、夺权斗争等历史。第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实物史料进行展示。由于历史事件离我们非常遥远,比如先秦、三国两晋的历史,很多学生只是通过电视节目有较为浅显的了解与认知,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可能仅凭组织学生参观史料馆等方式就能使其了解这段历史。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收集相关的实物史料视频以及图片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观看视频或者音频、图片等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再如,在讲述春秋礼崩乐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郑庄公遗址实物图片,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天子九鼎”有深刻的认知。
2.4深化理解史料的含义,掌握历史规律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加强锻炼,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史料中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之后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答案;最后,由学生代表总结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并引导全体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方向,开阔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如何简单明了地回答问题答案。利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二者相结合,有效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最后让学生能依据史料分析出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并掌握关键词法,有效地把握关键词,对于理解史料有着重要的作用。教会学生分析史料的方法,不断地练习、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5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就是颠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变为主动学习新知识。史料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拥有丰盈的精神,优雅的气质和较为高阶的认知,所以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体验,面对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读书得到解决。通过读书使教师形成深厚的史料研究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史料的选择、史料的鉴定、史料的分析与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琢磨、反复思考,归纳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翻阅历史资料来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结论
史料具有历史性、真实性以及独立性,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能死记硬背知识,而应当以史为鉴和明智,将史料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魏明秀.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49.
[2]杨韬略.利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53—54.
[3]杨文仁.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8(7):24.
[4]赵琴.优化课堂史料教学培养学科核心素养[J].长江丛刊,2018(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