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合唱工作室创建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   作者:连红静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高中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连红静
        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 广西  南宁市  530001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高中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 同时也是改革的长久课题;教师对体制改革的关注度和改革的成败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目前普通高中各校音乐教师人数少,如自发加入一些志同道合的网络团体、工作室等学习共同体, 无疑是获得共同愿景、切磋合作、整体思考的有效途径。在高中音乐课程众多必修、选修模块教学中,最易实施、学生参与最多、经济投入最少的当属合唱模块。所以,本文选择新课改背景下创建中学合唱特色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对深化高中音乐课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程改革  合唱工作室创建 实践  探索
        近年来, 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纷纷组建各学科工作室, 旨在进一步集聚优秀各校教师资源, 从而提升区域内教师整体专业发展水平, 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中学合唱工作室是改革课程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途径,使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获得了提升,能够满足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要求,成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水平的优质平台。来自不同学校的音乐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及对合唱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合唱作品选择、演绎等方面各具千秋。工作室成员定期通过研究课型、评课、磨课、合唱排练等形式进行表现型的合作学习;利用专题讨论、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合作进行研究型学习。
一、加强合唱工作室主体建设
        合唱工作室的成员由领衔人、成员、外聘专家三类组成,这三类人员是工作室建设的主体,是合唱工作室建设和效能发挥的责任人。
        领衔人遴选标准:师德方面领衔人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能力方面领衔人应该具有先进的合唱教学理念,有主动进行合唱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基本形成自己的合唱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水平高,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并热心于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成绩方面领衔人的职称要求至少是中学高级教师,有一定年限的合唱教学工作经历及带团训练参赛经验,,并具有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或省级以上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成员是合唱工作室的学习者、研究者,是合唱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首先应该有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其次在报名之前要了解参与合唱工作室的研究方向、研究主题。
        外聘专家应德艺双馨是合唱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合唱领域有突出的贡献及较高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二、加强合唱工作室自身建设
(一) 领导重视是前提
        创建合唱工作室前需和单位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沟通交流,并征得各方同意,以确保合唱工作室开展活动时经费、场地、书籍、电脑等办公用品落实到位;经费主要用于老师们去参加科研会议、课题研究发表论文、聘请专家学者上门讲座、合唱演出实践、购书购谱订阅书报杂志、精品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室添置设施设备等等。只有争取到上级领导的支持,才能为创建和发展合唱工作室提供运转保障,使合唱工作室得与持续良性发展。
(二)建章立制是保障
         合唱工作室的创建以及持续、健康发展,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只有做到有规可守、有章可依,才能使合唱工作室各项工作得以长期顺利推进。其一从市教育局、学校层面规定了合唱工作室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办公场地、创建流程、工作内容、检查考核等内容,方使工作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工作室的领衔人是核心人物。工作室领衔人全面负责合唱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包括制定工作细则、工作计划、推进措施;确立工作理念、工作目标、攻关课题;组织培训、专业技术交流、评课磨课、合唱排练等。可谓任务艰巨,因此工作室领衔人可说是合唱工作室的灵魂。


(三)教研引领是关键
         立足课堂实践——实现教学力生长
        合唱课堂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音乐艺术形式,能够有效培养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教学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团队成员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团队成员只有立足课堂主阵地,以汇报课、示范课或同课异构、主题研讨为形式,首先通过认真备课,深度研究设计,然后通过课上积极进行实践探索,课后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自觉改进合唱教学方法,锤炼教学能力。教师只有在真实的合唱教学实践和自我打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素养的提升,才能有效促进教学力生长。
        立足课题实践——实现科研力生长
         音乐教师应通过走“学习—实践—研究”之路,学习合唱教育教学理论,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合唱教学实践中,在合唱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找出不足之处,然后思考改进对策,再将问题提炼出来,形成课题加以研究。这种不断学习、反思的过程正是总结、提高的过程,也是合唱工作室源源不断的团队生长力。
     立足合唱排练——实现特色生长
        合唱工作室研究主题要体现前瞻性,在关注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新时期学生发展的动向,关注本地区教育教学、本学科亮点或存在问题的同时。还要在凝练工作室特色、形成品牌效应等深层次活动方面进行探索,合唱工作室的特色,应该体现为时代特色、学科特色;合唱排练可以把音乐综合素质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使其相辅相成。体现集体主义合作精神与和谐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扩大知识视野、陶冶爱国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是全面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合唱工作室的过程建设
合唱工作室建立定期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室领衔人明确研究主题,并及时的将研究经验和成果发布在相关网站上。对于工作室成员的资料以及网站地址,要定期更新,同时开通评论留言平台,培养工作室成员的集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并将工作室成员的邮箱等联系方式公布于网站上,确保交流沟通无障碍。对于工作室的日常动态以及相关研究课题、教学案例、教学日志等材料及时更新,同时由专业人员负责工作室档案的管理工作,制定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四  合唱工作室创建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论文提炼深度不足。
        论文是进行学科技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是获得科技信息、促进学科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非常好的教学思维和经验,但由于很多情况下只关注课堂问题的解决,而未做进一步深究分析,加上音乐老师普遍语言组织能力差,不擅长写作,即使整理一些论文资料,往往因提炼深度不足,没能将合唱教学中的创新点有效的展示。
        2.经费不足,影响对外合作与交流。
         合作交流对合唱工作室的促进作用明显,很多合唱团队都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通过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开拓眼界。但因经费紧缺,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很难实现。
        3.信息技术水平低下。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尤其是一些专业的信息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合唱工作室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教研项目管理、课题申报等。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查阅资料、做课件,提高成员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可以大幅度提高合唱工作室相关工作效率,弥补专业差异带来的困扰。
         五  结 语
        今天,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与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说到底是人的改革, 是人的发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应清醒的认识到建构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研究势在必行,合唱特色工作室创建的实践与探究是推进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 崔晓娟  《高中班级合唱实践模式研究—基于陈经伦中学的个案研究》  艺术教育 2020—04-05 期刊
2. 陈韵飏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研究》艺术评鉴  2019—07—30期刊
3. 候伟明《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有效途径》亚太教育2015-07-25期刊
作者简介:连红静(女)1970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主要从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训练、艺考辅导等方面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