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永鹏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小学 1161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育界普遍重视的课题,体育可作为孩子们运动生涯的指导,也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有着引导与决定作用。新课改自规划到落地实施以来,对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有着较大的影响,有助于教师及时更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现阶段,体育教师需扮演引导学生进行全身心发展的角色,需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体育教学意识,从而推动当前阶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体育教学中去。本文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小学体育的重要程度以及其自身特点,并以此为切入点,给出了如何在有效教学的基础模式下积极的开展现有教学体制水平的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为实际教学效果提升以及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奠基。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研究;
引言:体育教育工作作为当代小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一项重点项目,关系到小学阶段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遗留问题,导致许多地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重视,忽视了体育教育水准的提升,导致学生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缺一不可,是以,学校要重视小学体育教育,做到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并举,促进小学阶段学生五个方面均衡发展,摸索出适合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方法与手段,使体育课堂充满创意的火花,积极创建高效率、高品质的课堂体育活动。
一、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所被赋予的意义
我国自古就提倡全面发展,在礼、乐、射、御、书、数中,仅是体育相关的项目就占了两项。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习惯、道德品质、运动方式等的萌芽与塑形阶段,而体育课程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毅力、增强他们的体质,以支持帮助其他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最佳途径。通过造就其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体育课使得学生自身的整体的素质基础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通过开展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体育运动,扩大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与运动领域,也使其心理品质及道德修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小学阶段体育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为出发点,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对今后有益的生活方式。为此,教师需更加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帮助小学生合理地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幼时就能兼顾学习与健康,为其将来的发展打好身体基础。
二、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实际问题
现阶段,小学的体育教育活动仍保留着部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仍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体育中的主观能动性,短期内的可行性虽还可以为学生所接受,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步产生对体育厌恶心理与抵触心理,进而即无法保证孩子们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也达不到新课程改革下课堂创新性的要求。而且,在如今的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培养中,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若学生无法实现心理发展和身心娱乐,就需要教师改变现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部分教师一般只注重短期体育教学效果,因此不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忽视长期影响的弊端。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锻炼的认知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试,却不够重视学生平时锻炼的积极性与创新性所带来的综合成绩。作为一门以素质为导向的小学基础教育学科,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对于学生的体能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重视学生的日常锻炼基础。若体育评价机制采取方式不当,教师不仅不能充分了解学生习惯与能力培养状态,也对体育薄弱的学生也造成了困扰,难以以此为契机培养其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乐趣。
三、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特点
小学阶段体育教师所倡导的体育教学的明显特点就是二元性,使学生正确了解并掌握体育认知的范围,通过体育学习养成合理生活习惯与日常锻炼习惯的平衡,刺激小学生自身对于体育教学之于自身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正确认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在关注学生各阶段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所符合的心理特点,以此为契机和切入点,进行长期教学指导。教学内容合理体育与文化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体育是实践性的。
体育教师应该合理组织,合理确定体育锻炼活动的范围程度,根据学生是否适合不同体育锻炼措施,思考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教他们,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饱含激情,并充分体会到体育锻炼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四、基于有效教学可采取的方法
1.转变现有教学理念,提高科学施教能力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阶段,教师起着把握整体教学方向的主体作用,比如指导和教育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与学习。体育教师自身需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校方应当以此为需求契机,积极举办各类学校内部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培训;其次,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我们应该不断的研究和进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参加各种校内体育运动培训活动,探讨如何将新思想新领域广泛而深切的应用到现实的教育工作中。针对当前自己在体育领域存在的教育问题,及时而有效地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与合理安排。
2.创新合作模式下体育教学,合理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由于我国小学教学观念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思维方式进步不明显、教学方法虽经典但仍不具备时代教学特征,使得小学阶段体育教育质量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从根本上的显著提高。为此,教师应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其自身体育活动带来的实际娱乐效益,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当阅读相关专业新闻,了解民族体育的发展历程,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去接触体育项目,加强学生课下科学锻炼的自觉性。虽然多媒体体育教材和网络教材仍不能撼动实践主体地位;但现实中,相关教师只注重在体育课堂上为教材讲解补充说明一些定义理论以及过于基础陈旧的锻炼方法,除了无法使学生全面理解外,还存在内容不全、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为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体育教材体系建设上应注重创新,内容也要积极体现我国近年来现代体育发展的新成果。结合目前现代体育知识,推广和建立网络体育教育,发挥多媒体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教学效益。
3.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如在体育课训练模式中积极引入鼓励性语言等形式来得到学生的各方面注意,使其在心底产生乐学心理,同时,在课程的拟定与改革中,应该结合时代赋予体育教学形式以改革,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可以通过日常的体育教学探索,总结出一套奖惩集体学生的方案,合理提升体育活动锻炼完成后整体队伍的凝结穿透力,同时教师应该向学生灌输具有“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等积极的优良道德品质,使体育课堂也兼具对小学阶段学生心智的教育与培养的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当前小学体育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自身要乐于突破,勇于改革,完善自身素质,采取多种体育教学专业手段,为学生从客观上创造一个完善的体育教学环境模式,多角度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宁玉英.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教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125-126.
[2]杨清风.探寻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的途径[J].体育教学,2019,39(10):56-57.
[3]张利鹏.基于有效教学视角下的小学体育课程开展分析[J].才智,2019(29):71.
[4]郭培莲.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