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   作者:黄滢
[导读] 在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学校体育活动也随机增多

        黄滢
        横县横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 要 : 在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学校体育活动也随机增多,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体育运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受伤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生遗憾。所以探究容易损伤的原因并积极预防是极其有意义和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与现场研究等方法探讨现在农村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介绍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并提出要加强预防意识,科学防范。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损伤、预防
        前言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是幸福的保证。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掌上明珠,学生一点点的运动损伤,即使是擦破点皮,家长也可能会心疼,而体育活动中学生又较常发生运动损伤。损伤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有效地预防?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拟从体育活动的特点和身体各关节部位的特点来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改进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存在的许多弊端如不明白做热身活动的意义,认为无所谓;学生剧烈运动前,甚至平常体育活动中,不知道如何做热身活动;发生伤害时不知道如何去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处理以减少伤痛;受伤后不知道更好的进行恢复等。从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方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自我保护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在身体很疲劳或生病期的时候暂时不进行些剧烈运动,甚至不参加运动等等。
        (二) 明确体育活动前准备活动的意义
        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摆脱静止状态使机体逐步地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活动(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的兴奋性,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热作用。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做好充分的体育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问卷“你认为在体育比赛或测试前有必要做准备活动吗?”一问中发现只有32%的同学回答有必要做; 42%的同学回答无所谓,做不做一个样;26%的同学回答做准备活动是浪费体力,不要做(其中女生占多)。上述后两种认识均导致了对体育锻炼前准备活动的重视不足,往往引起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那么准备活动的作用有哪些呢?(1)促使代谢活动旺盛,提高机体呼吸及循环功能;(2)利于氧气吸入及运输,提高氧在体内利用率;(3)提高体温,使肌肉、肌腱的供血充分,预防肌肉撕裂伤及肌腱断裂;(4)增加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的柔韧性;(5)促使身体内部各功能器官进入运动适应状态,有效预防运动创伤发生;(6)充分发挥机体运动功能提高运动效果与成绩。
        (三)? 让学生知道如何做热身活动
        现在上体育课一般是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做准备活动,学生也就照搬的模仿做,没有目的,没有主动参与到“实践” 中来,致使有些学生知道在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但是也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很多学生上了几年的体育课,要他们自己做准备活动,他们站在那不知所措,还会问老师要做些什么。所以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在上课时让体育委员或指定同学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一边观看指导。做的不充分则指正,量不够时要加大,做得过多太累时要及时提醒。
        二、?注重预防运动损伤
        教师多次强调安全问题,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如着装轻便、大方,不拖拖拉拉,不穿高跟鞋,不携带尖锐物品如小刀、钥匙等、不佩带胸针等饰品,不留长指甲等。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于运动场地,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一)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实际中,发现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

因此,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特别在天气冷的时候更要注重。一般以做到身体微微出汗为止,具体根据比赛或活动的项目而定,可以慢跑,徒手操,各种游戏等。以下是本人在观看甲A浙江万马队在比赛前约三十分钟的准备活动,先是在篮球场内慢跑大约4到5分钟,再徒手操包括各关节活动(颈、肩、肘、腕踝、手指、髋、膝关节等),腰部运动,以及各韧带肌肉的拉伸(重点是踝关节、大腿前后侧),约6分钟,投篮(先原地后起跳)大约6分钟,三步篮练习约5分钟,扣篮约2分钟,再原地中远距离投篮约3分钟,然后休息大约3分钟开始比赛。在做有球练习时还做些加大弧度和力度的韧带和肌肉的拉伸练习。可见他们做准备活动是很充分的。
        (二) 加强学校场地器材管理
        学校要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时维修和增添器材设备,尤其是室外体育器材,如单杠、双杆、爬杆、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容易发生段裂。
        场地是一堂实践课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还有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等。
        上课前老师也要检查场地器材,特别是要检查器材的摆放是否合适,例如: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投掷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器械项目的课堂,必须让整个课堂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进行,等等。
        (三) 区别对待原则
        对“吃不饱”的学生和“吃不了”的学生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对有疾病的学生要妥善安排;对技术差、技能差、不听话的同学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 练习方法要合理。
        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注意练习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以及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对学生的位置加以限制,严禁对掷、乱跑随意改变间距的现象发生。
        
        三、 心理障碍的排除
        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如看到跳箱、双杠等器械就害怕,对长跑有恐惧心理。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安全事故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急躁、犹豫、胆怯、急于求成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宣传工作,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愉快健康的锻炼身体。
        四、结论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都会伴随着危险或运动损伤的存在,但是不能因为有可能有意外或有损伤因而不运动不上体育课,作为一名术业有专攻的体育老师只有在充分备好课备好学生以及场地的基础上尽可能预防体育课上出现伤害,做好防备措施尽可能把伤害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教师要做到:
        (一)要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二)注重预防运动损伤,增强学生做准备活动的意识,懂得如何去做准备活动,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加强安全教育,了解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三)培养学生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和技巧,减少运动损伤带来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消除心理障碍。
        参考资料:
        [1] 《学校健康教育学》李祥,梁俊雄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2004重印)
        [2] 《中国学校体育》,2002.
        [3] 《中国学校体育》,2003.4。
        [4]? 刘清黎主编,《体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