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强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719300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美术教育作为教育行业的基础课程,为顺应社会发展也在进行改革。在现在美术新课标中,其内容有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加入欣赏教学,活跃呆板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对小学美术欣赏课进行了概述,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及重点进行了分析,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前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程是其关键构成部分,但是,美术欣赏课程在教学中的占比始终较低,一些教师侧重于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探究环节,对欣赏课程的关键作用不够重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又是其基础,科学的构建美术欣赏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重点
1.1欣赏方法的教导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是欣赏方法的教导。美,虽然是一种直观的感觉,但它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学生在拿到一幅美术作品时,觉得它很美,画得很好看,肯定有自己的理由,或是颜色,或是造型,或是布局,或是其他。而这些美的理由都离不开具体欣赏方法的支撑,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美术的方法论。教师在组织开展欣赏课时,可以逐步向学生渗透美的评价标准,比如线条的长短粗细、色彩的明暗指数、图形的大小与抽象程度、空间的层次与立体程度、作品本身的材料质感、作品的艺术处理手法、作品的时代背景内涵等。只有掌握了具体的欣赏方法,学生对美的认识与评价才是具体的、形象的、有标准可参照的,随着学生积累的欣赏方法越来越多,接触的美术作品越来越多,学生对美的敏锐度就会越来越高,美学素养也会逐渐提升。
1.2欣赏美感的培养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第三个教学重点是欣赏美感的培养,它就是上文所说的学生对美的敏锐度以及美学素养。小学美术教材里面既有课内的欣赏课,也有课外的欣赏课,既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与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内容(如涉及其他国家的、外太空的、想象的内容等)。当学生在欣赏这些内容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就是在接触美术内容之后条件反射性的美术评价。比如,同样是一幅以灰色为主色调的美术作品,有的学生对其第一感觉是阴冷、幽静的,而有的学生对其第一感觉是深邃、沉浸的,这就是不同美感的条件反射表现。每一位学生由于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其美感也会不同,而教师要做的并不是将美感统一化或者标准化,而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接触、感受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个性化美感。
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分析
2.1各方不够关注小学美术学科
要想高效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出美术学科的价值,各方就要高度重视小学美术欣赏。但在小学美术发展中,各方都没有重视美术学科。学校方只重视升学率,与升学率相关的学科都比较重视,而与其无关的学科不够重视,自然而然的美术学科也不受重视。家长方更是认为美术学科无关紧要,这直接打击了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了美术学科教学质量。此外,美术学科教师自身也不重视美术学科。
2.2小学美术欣赏理念及方式滞后
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模式,对小学美术课堂意义的体现,小学生注意力的吸引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长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但只能满足现状,不能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认为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掌握就可以了,同时掌握了画画的基本技巧就算是实现目标了。在教学中,总是针对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进行简单的绘画,并没有开展动手活动。该种思想及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半了小学美术欣赏的生动性、趣味性,对小学生积极学习美术学科的态度造成了影响。
3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3.1增强学生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教师为了有效开展美术教学,必须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美术欣赏的意义。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美术的意义都至关重要,它能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在小学生认识美术欣赏方面,教师应进行不断加强,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可以清晰的认识到美术欣赏的重要意义。而作为教师更应该要发挥出表率作用,并高度重视美术欣赏对学生今后发展的意义,真正在教育中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注重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便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可以将美术欣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3.2教学课前的充分准备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会因为学生对课程的不够重视而导致学生的回应少和教学陷入被动状态,严重情况导致教与学都备受阻碍等。同时也存在教师准备不够充分的影响因素,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容易被教师影响,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学方式,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接收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对学习的课程进行全面掌控,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和清晰地引导。例如:教学雕塑作品时,教师要对校园内的雕塑品名称和位置等进行熟悉。教学剪纸前,教师可上网寻找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视频,自己动用实践后,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导学生进行制作。只有教师提前做足准备,授课过程中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提高学习热情。
3.3问题抛设教学法
美术欣赏能力与欣赏角度以及欣赏方法有关,而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好奇心强烈,探索欲强烈但同时又容易被很多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可以采用问题抛设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学生的欣赏就会有方向、有角度、有思路,而不是模糊随意的。问题抛设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欣赏具体美术作品时更加有章可循,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按照课堂上的一个个问题来欣赏遇到的美术作品,这就是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运用的能力表现。
3.4创新美术欣赏设置和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形式而是实际行动。首先,要从教学内容设置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论要结合与实际,实现合理紧凑的教学所有环节,要突出教学内容,尽量在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上创建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平面设计的教学内容中,在展示部分作品时,要尽量体现其新颖性,不要粗略的选择一些陈旧的设计作品来敷衍了事,由于设计思想以及理念不是永远不变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持续前进的,以往新的思想,现在就可能是滞后的,在平面设计教学例子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指导学生时,应对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新的平面设计作品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实现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效应。所以,要不断创新小学美术欣赏设置,促使小学美术欣赏内容可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不但与新课改内在要求相符,还是培养学生审美思维、审美技能的必要条件。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欣赏课的教师,需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在教学中对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不断探究,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审美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筱.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06.
[2]刘云涯.基于审美能力培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课开展策略研究[J].美术欣赏研究,2018(20):134.
[3]王天翼.学会欣赏感悟美丽——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索.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
[4]刘云涯.基于审美能力培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课开展策略研究.美术欣赏研究,2018(20).
[5]陈洁.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美术欣赏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