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变化之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   作者:张永川1 张平2
[导读] 课程思政并非是特定的某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

        张永川1   张平2
        1.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 眉山 610218 2.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云南 丽江 674199
        
        摘 要:课程思政并非是特定的某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仅仅需要讲解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还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为了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理论和各类课程的协同,分析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并且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真正的以课程思政来促进体育课程的转变,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含义入手,具体阐述体育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变化,并且提出了一些教学思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课程;理论课;实践课;变化

        
        前言: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将其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在教学中教,思想政治教育和各个专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并没有改变原本课程属性,而是要发挥在课程教学中的德育作用,实现对学生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正确引导。体育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的隐性内容,而课程思政的作用发挥并不明显,教师也很难组织系统的教学。
1.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门新开的课程,也不能简单的将其定义为一项课题活动,它实际上是将高校思想教育与实际教学课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融为一体,实现思想教育与枯燥的实操课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更直观的被学生所接受,达到课改教学的目的。课程思政指的就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形式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形成连锁反应。在此基础上,各高校要把“立德树人”理念作为当代应试教育的一种全新尝试。国家领导人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提出新时代大学生要抓住学习的黄金时期,抓住课程思政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积极在固定的学习模式中寻求新的突破口,要做到把日常学习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共发展。课程思政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基本教学课程中,其中包括思想层面的教育活动和课改教学,培养孩子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融入到各门学科中去,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层面起到了启蒙作用,对孩子们以后的言行举止产生深远影响。
2.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变化
2.1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课程中理论课的变化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课程的理论课更加具有深度。第一,坚定的体育信念,我国本身是一个体育大国,但要向着体育强国转变,并且和中国梦紧密联系,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从原本孤独奥运,到如今的百年奥运梦想实现,无一不让人们认识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是人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需要以此最为指引,脚踏实地的来完成。因此,在学习中,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为了实现体育强国梦而努力。第二,传承发展的体育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育历史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是成为了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人的“六艺”中的“射”和“御”到“蹴鞠”,都能展现出丰富的人文历史,体育的发展历史向我们阐述着文化传承,这是体育和德育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强文化自信。

第三,强化体育理论知识,体育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先进的体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人们更加认识到了健康体育的重要性,不仅仅通过系统的锻炼,还需要在饮食、科技、生物力学、损伤研究等方面加以完善,这就使得体育并不只是从体力锻炼,而是要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因此理论课程会更加丰富,除了一些基本的体育技巧之外,还包括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让学生能更加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够掌握技能,还能够了解体育理论的来源和具体应用。第四,体育意识的养成,各种体育竞赛的开展需要运动员遵守比赛规则,尽管竞赛失主竞争,但并非是不择手段的竞争,而是需要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通过战术和技术来获得胜利,并且在比赛中保证公平公正,真正的展现比赛价值,例如篮球比赛中走步、推人等犯规或者是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都会受到惩罚。作为一项公平的竞争,参赛选手尊重比赛规则,并且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2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课程中实践课的变化
在课程思政融入到体育课程的同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体育实践课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体育课程中不断的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的发挥出体育的隐性功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在体育专业课程中,展开家国情怀的实践教育,就是充分做好引导工作。在教学中将目标分为技能性目标和情感目标两方面,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此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让学生正确看待目前的体育课程学习。例如,在专业知识学习时,尤其需要发挥学生的优势,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来展现科学精神,学习一些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在其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面对知识学生不仅仅可以按照教师的引导展开学习,还需要独立思考,对学习的知识产生质疑,不仅仅是前人的研究成果,甚至是一些广泛接受的理论,都可以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选择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独立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来找出运动人体科学背后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实现从家国情怀到整体发展的视角转变。
3.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思考
        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课程和其他过程有着显著的区别,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无论是运动技能还是身体素质都会不断地提升,相应的也会增强体育训练。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身心发展的同时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结合体育课程中的特有思政资源来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在体育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体育锻炼本身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一般体育运动技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完成,而任何运动成绩都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获得的,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运动,让学生明白坚持虽然不可能成功,但是如果放弃一定会失败,心中明确目标,然后不断的通过行动加以努力。明确体育锻炼的目标,然后不断的超越现在的自己,尤其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并非是学生一个人在单枪匹马的战斗,而是和同学之间一起完成,同学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撑。在同学的配合之下,无论是良性竞争,还是精诚合作,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同时挖掘一些隐性内容,使得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加突出。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政的元素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思想教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体育课程中,改变了原本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也进一步地实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芳.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151-153.
[2]刘睿.“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类课程融合的内在逻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7):158-160.
[3]韩玉姬,陈骏.“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线上教学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2):107-109.
[4]吴丽霞.探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