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存志 杜中鹏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273100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越来越频繁的被应用在教育行业。无论是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模式融合的多元教学,还是学生借助联网技术的便捷进行知识学习的发散延伸。都是在教育资源公平化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教育资源共享深化。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明确教育目标,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实践机会,以小组合作法进行学习模式的优化革新。
关键词:小组合作法;高职;计算机;计算机教学
前言:
在“互联网+”概念已被大面积普及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更是各行各业的实际支撑。在教育行业中的作用亦是如此。通过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享受平等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在实际的实际活动中逐渐找寻到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使用小组合作法增多学生的实际实践,不仅可以做好实践与技术的高效融合,还能帮助学生合作无间,全面成长。
一、小组合作法在现阶段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将小组合作法应用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同龄人之间的协作活动中逐渐挖掘个人潜能,将平视化的合作学习机会深入渗透,助推学生的个性成长与综合学习。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深入探究,将实践活动与计算机技术密切连接,强化实践教学的切实价值。并且,在使用小组合作法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实践环节的逐步展开而提升学生动脑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小组合作法展开学生的时间教学引导,仍然存在一些本质性僵化启导问题。例如:教师在小组合作法的应用中本应是参与者,学生才是主体。但是,在实际的使用分组实践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信息化手段运用浅层、小组分工后小组成员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干预稍多、学生实践欲望不足够强烈等具象化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法教学利用的针对优化。
二、小学合作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优化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明确标准出现,我国针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培养十分重视。旨在通过最优的信息技术手段吸纳使用来推进教育改革的实际落实,并构建起健全的王葵花教学模式,是教学可以在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混合的具体过程中稳步数字化、个性化。以此建设出“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全面学习型社会。这样一来,不仅使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想要继续学习的学生有机会拓展学习,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立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库,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查阅资料、主动学习。当然,教师在准备教学课件亦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网路教学资源时,也可以便捷的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例如:教师在课前上传微课形式的学习资料短视频,与学生进行提前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前实际预习成效。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班级学生也可以自主的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自主查看学习资料。
(二)统筹规划做好小组分工,提升团队凝聚力
在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时,学生都是直接与教师建立互动连接,教师“一对多”,学生“一对一”,学生之间的实践互动相对较少,基本都是各自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因此,要想优化教师的计算机教学实际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积极使用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分工来完成团队模式的学习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班级学生分为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继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分配好对应的小组身份,组长、检察员、发言员、搜集员等等。然后列出一个具体的实践活动主题“职工工资表的制作”,让不同的小组各自展开头脑风暴,自行决定实践方向。但是,小组成绩为团体性成绩,小组成员之间同享一个最终成绩。以此驱使不同的小组在自身的小组活动中积极配合,相互协作。
(三)丰富小组展示形式,锻炼小组发言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小组分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为他们布置好实际的实践主题作业后,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践完成情况为他们打分、排名。因此,学生制作的计算机形式主题作业需要在评分活动的一开始依次展示。在此时,小组成员进行作业完成展示,不仅能够锻炼展示学生的专业概述能力与实实在在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在其语言表达的具体行为中让教师感受到该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同一小组的其他成员共享成就感、自豪感等积极心理情绪。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也在这一展示过程中被实际渗透。例如: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编程语言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运用接口、数据、序列化等标准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与语言描述结合的实际作品展示时,留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技术进行展示模拟,小组成员“一人说、多人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提出建议,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表述专业词汇,还可以在语调起伏的优化中实质提升发言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中,按照具体的计算机教学相关理论、计算机教学课程的实际要求,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运用能力,选取与实际教学需求先关的教学案例,可以让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以及切实教学目标来进行计算机教学课程使用小组合作法的实质优化,让就爱搜狐对小组合作法的渗透高效可行。例如: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一课中,教师先行提问学生基于计算机技术想要在本节课堂自由实践的内容方向有哪些?然后在学生的积极发言中,挑选出本集课程最相关的教学主题,如“旅行”背景下的旅游风光纪录片制作。可以让学生在兴趣意识的引导下,自由结合实践小组,学习插入特效文字、设计剪辑方式、选择配色方案等的具体实际内容。最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定景点的短片制作后,课程教学不仅实效渗透在了小组实践的过程中,还使学生寓学于乐,开心实践,既掌握技巧,又增长眼界。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塑造学生学习自信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与实践的高效使用,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小组搭配实践的形式,来在制作具体计算机作业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强化自身的计算机技能。认识到个人学习、实践与集体学习、实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因此,教师制定科学的小组作业评价机制,不仅可以辅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还可以通过切实的评价制度来进行学生学习情况变化的实际数据体现。对应的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在正向的积极情绪引导下热爱学习、热爱实践。因此,教师建立良性的作业评价制度,要打破传统的教师针对评价,而加入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团队向评价、小组与教师之间的反向评价等等。以丰富多元的评价形式采用来客观的发挥评价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法不仅需要有据可依的理论指导,便于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教育资源实时共享。还需要当地的政府相关部门关注职业教育的具体发展,针对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教学的实质改革建设,促进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转变并优化,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实践质量、协作质量,助力学生交流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亚鹏.信息化背景下小组合作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20(25):97-98.
[2]冯加锋.小组合作法在高职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13):296.
[3]孙洪霞.试论小组合作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8(0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