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伟
广西省南宁市横县民族中学 530300
摘要:教会学生学习要比给他们传授知识更重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思维。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开展主题辩论,将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自主性;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如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已成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探寻教学策略,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道德与法治学科并不受到学校的重视。在很多初中学校看来,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才是硬道理,因此,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安排了很多课时,而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学时间被压缩,甚至在此情况下,还存在语、数、英等教师向道德与法治教师“借课”的情况。由此可见,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并不重视,只是浅显地关注到了“教书”层面,忽视了更为深刻的“育人”层面,各学科的设置都有着其一定道理,缺乏对学科的重视,甚至体现在课程安排上,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教学方法的落后。教师扮演着引领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其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相挂钩,教学方法越先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就越足,反之,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动力。然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被现代社会发展淘汰,毕竟社会市场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型人才。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阻碍其学习成长。最后,教师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模式之所以是一位教师引导一个班级,就是让全班学生在一位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习到相关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非常重要。然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只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教学,很少会与学生形成互动,导致师生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双方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隔阂越来越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大的阻碍。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策略
2.1创设信息技术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创造多媒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就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两会的图片,而后提问学生:“如果我们想要尽快了解两会的信息,可以通过哪种手段?”有的学生就说道:“通过互联网。”这样,教师就能有效实现课堂的导入。其次,在讲解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课题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微信、知乎、抖音等软件的图标,并向学生提问:“课件中的图标你都认识吗?有哪些软件是你平常使用的?”而后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有的学生就说:“我经常使用微信和朋友聊天”;有的学生说:“我经常逛抖音看小视频”;有的学生则说:“我经常在知乎上提问和回答一些问题”等。
再次,在讲解“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一节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课件展示支付宝、微信支付和“互联网+”等内容,而后让学生回答上述图片说明了什么?等等,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课文内容。这样,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就有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2.2有效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
为了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教师应当一改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更加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教导学生学习“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举出与学生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案例。例如,一位学生本来生长于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当中,父母恩爱、家庭富裕,然而,在学生父亲吸毒之后,这一切都变了,父亲败光积蓄购买毒品,甚至涉嫌贩卖毒品,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母亲也独自改嫁了,而学生也变得一无所有,只能寄住在亲戚家。在为学生讲述了这件案例之后,学生能够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使其坚决抵制毒品,同时也可以将案例讲给父母听。又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昆山反杀案”,刘某在撞上于某之后,下车殴打并企图砍杀,由于刀没拿稳掉落在地,被于某捡起进行反杀,法院判决结果为于某属于正当防卫。通过这一案例的讲解,学生更能够理解正当防卫的范畴,在现实生活中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三项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普遍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强制性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应对问题,无形中桎梏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将书本和教师的观点奉为金科玉律,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少之又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颠覆传统教学思想,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充分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学生创新意识由此而生,在学业上也将有所建树。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对于那些敢于提问的学生教师应该大力赞扬,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先由其他学生讨论解决方法,再由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理念,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会得到巩固和增强。
2.4开展主题辩论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一些问题认识比较模糊。由于网络发展迅速,所以不少学生在网络上也会看到各种不同的评论,其中有些评论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新闻内容总结评论中的观点,并展开主题辩论活动,以引导学生逐步端正思想,提高认同感。“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了解如何展开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对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中,有学生提到了我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战,发现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能和美国打贸易战证明我国的国力强大,美国必然会失败,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心,认为这必然会给我国带来很大的损失,认为不应该和美国这样的强国打贸易战。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搜索,寻找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并展开主题辩论活动,看看中美贸易战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我国既要打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学生对于我国的国策和发展战略有了更多的认识。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在把握教学内容、结合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桂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
[2]宋小琴.跋涉在生命教育的原野上——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活动求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