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武娟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建设速度的较快,在当前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创新更改。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重点与城乡规划以及经济教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专业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教学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能够借助高校与企业部门相互联合的形式,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为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本文主要对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旨在通过对当前专业教学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以后类似的事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发展;研究
引言:在我国城乡发展建设中,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没在城乡规划中,需要确保城乡规划满足社会发展与经济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样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需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我国城乡该规划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教学模式主要能够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合理利用实习实践来加强学生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通过将专业课程与未来职业工作有效的结合,从而在教学中能够实现教学与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校教学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完美共享,从而达到教学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城乡规划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在当前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其一接轨问题。在当前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由于专业缺乏明确的方向设置引导,导致实际的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质量上不仅受制于资金与师资队伍,同样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其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其二,实践问题。由于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的相关规定上,其专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制定上,学业相对繁重,其必修课内容比重较高,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缺乏,进而导致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知识运用能力。其三,教学创新问题。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模式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具有较长的工作适应期,不符合岗位的需求。在传统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课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导的内容过于理论性,学生很难进行相应的实践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1]。
2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发展的有效策略
2.1新型城乡建设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
在当前新型城镇建设规划的背景下,城乡规划岗位需求综合型人才,因此在城乡规划专业上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
2.1.1优化课程体系
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发展中,不仅需要满足国家教育对于专业的教学需求,同样也要在教学中尽可能的缩短必修课学士,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学实践。同样优化课程体系需要加大选修课的比重,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将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模式应用城乡规划专业当中,能够在校企开展的合作基础上,让专业学生的知识学习不仅仅受制于课堂教学,借助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优势,让专业学生能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共同培养,从而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得到有效培养,促进学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学徒制能够将学校与企业的双方优势有效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共赢的局面。
2.1.2 创新教学模式
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发展,需要城乡教学模式。
在城乡教学模式中,借助学校的特色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大校企合作的双导师教学模式,以此优化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加强学校与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案例与理论几盒的教学模式,以此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为当地城乡规划的发展提供综合型高素质人才[2]。
2.2完善城乡规范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发展,运用校企合作双导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来完善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与双导师的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的实践课程,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未来工作当中,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实习学习,有助于专业经验的积累与专业知识的转换。因此校企合作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上,需要结合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课程体系完善。让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够在合作企业中实践,同样也让实践能够辅导学习课程知识的运用。在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中,学校需要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实践情况与企业的情况,来进行实践课程体系更新完善,从而保证符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需求,让校企合作的双导师教学模式能够改善现有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让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好的培养效果[3]。
2.3完善评价体系
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发展,需要完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考核是检验成果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实践活动开展中,学校需要结合企业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综合考评,从而有助于现代学徒制双导师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的良好运用。完善评价体系需要根据相关的企业和实践标准进行综合考评,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评价,有助于后期实践活动开展的针对性能力培养。同样完善的评级体系必须保证评价的公平和准确性,针对学生在企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考评,从而为学生的综合水平的提高奠定保障[4]。
2.4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现代学徒制作为双导师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不仅仅需要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城乡规划专业的导师队伍,同样也需要企业加强导师队伍综合能力的提升。导师不仅仅只局限于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传授,同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己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解决。加强现代学徒制导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导师们能够严格对待学生学习,确保是高素质高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在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技能提升中,教师借助定期的培训与经验交流,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加强现代学徒制的导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带队实践能力和企业师傅的实践操作引导能力[5]。
结束语:由此可见,在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发展中,需要应用校企合作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双导师的教学优势,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样在专业学生的发展中,应用校企合作来实现教学体系改革,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辅相成,从而加强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让学生能够在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积累,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张馨木.基于建构主义的城乡规划专业设计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147-148.
[2]魏玉婷.基于OBE理念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00.
[3]吴大放,刘艳艳,何尹杰,林媚珍,杨木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BCAC”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J].高师理科学刊,2020,40(06):101-106.
[4]曹世臻,张慎娟,陈运桥.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习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95-96.
[5]顿明明,王雨村,郑皓,于淼.存量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1):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