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井雨 孔存志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273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渐走入现实教学课堂,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就是如此。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形式的实质优化。不仅可以体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理念创新优化,还能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下,帮助学生深入核心素养培育,完成综合人才的深层培养。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学生
前言:
要想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反思意识上,进行翻转课堂内涵的契合理解,切实的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革新做为后续的教学主导方针。尤其是,计算机教师可以将学生借助翻转课堂进行的学习内容预习的这一环节视作关键,辅助学生的学习拓展,助理学生全面发展。
一、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都是在本科线以外的一些学习素养较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成绩也较差的学生群体。并且,一些高职院校的生源渠道甚至有些复杂。因此,对于此类学生群体展开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学,计算机教师首先需要意识到,他们的个人学习能力不会太高,学习习惯也可能几乎没有。及时一部分学生在当今的时代发展行形势中,从自身视角出发,接触过计算机理论知识,或者对于计算机关联知识兴趣浓厚,但是,兴趣在慈溪浒不一定等于实际的学习转化效果。该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各种被干预可能。所以,计算机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细致的同一性讲解,便于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可以在同一起跑线重新开始专业学习。计算机教师后续展开具体的机损及基础知识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科学教学。
(二)教师的教学模块配置稍显失效
众所周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落点是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只在让学生成为课堂“小教师”,互相学习、自主学习。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形式的主要基调是基于应试教育的“教师先,学生后”,教师的教学权威不容忽视。因此,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计算机教师必须意识到,与传统的基础教学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如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视频、动画的动态化教学呈现方式来铺陈展开。然后,教师使用视频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占比分配。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易于先入为主,设计教学板块是仍然较多侧重理论教导,而忽视了实践指导,教学形式形同虚设,相关应用到的设备也仅以浅显化展示工具而存在。
(三)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细观我国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没有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行业。究其原因,一个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与未来发展没有规划。二来就是,许多的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开始学习,对于自身所报的相关专业并无兴趣。再加上从高中到高职的环境过渡,大部分学生都会将高职教学阶段视作放松、自由的享受阶段,在高压之后集中放纵。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不受重视,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没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一旦遇到一些较难的学习课题,就会直接逃避畏难。而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知识,学生又容易自满浮躁,静不下心来深入探究,最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就难以提升。长此以往,计算机教师从自身视角展开的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模式创新,都会逐渐热情减退,教学模式回归应试教育循环。
二、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前教学环节
计算机教师要想使用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需要在课前的教学准备环节,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教学特点,首先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以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常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等几大类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明确划分。继而由计算机教师将这些知识的所涉及章节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整合,细化区分,将每一个具体类目中的知识点制作为占比标准明确的视频教学课件。视频的时长不宜过长,一般是8-10分钟左右。视频时间过长,学生在说教式的视频听讲中会注意力消散。视频时间过短,则视频应涉及的内容稍显笼统。同时,计算机教师在制作视频课件时,需要考虑到与思维导图类似的学习导航规划,将学习导航的渗透引导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在课前准备工作上下足功夫,为学生创设出适宜的学习引导环境。这样一来,不限制学习具体时间、不限制学习具体地点的视频化动态教学,可以让学生享受自由、放松之余,主动参与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
(二)有效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电视可以将有限的课内教学时间合理利用,一次提高课程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首先,建立分组讨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活动中,由计算机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日常的基本情况了解进行6人为一组的小组分配。每一组制定一个小组负责人,主要负责小组成员的参与以及讨论秩序的过程维护,侧面助理该名学生的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其次,在课中环节直接建立当堂课程的师生互评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主题明确的分组讨论后,结合教师的打分、排名,进行该结果的合理评价。旨在通过良性的互评体系,让计算机教师增多对于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势变化掌握,以及对于后续教学方案的优化改进,而学生也可以在互评活动中既拉近师生关系,又结合互联网教学网模式习惯随时互评,深化体验。最后还可以由教师结合实际章节课程,如“WPS”的应用来进行基础示范指导,安排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应用性。
(三)课后的延伸拓展学习与反思
除了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课内互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与计算机教师及时反思当堂课堂问题外,课后的深度反思更是离不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渗透应用。尤其是在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这种与当前时代形势发展密切相关的技能反思,更是可以实际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与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良性的教学反思下学会自主学习、多层拓展。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万万不可无视课后反思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做到教学模式应用的持续延伸。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现实可依的实践性反思活动。将机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息息相关的技术技能实操为中心,注重对学生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反思引导,既能保证增深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与基础学习空间,又能在实际的田间辅助下增多学生的实践机会,助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让他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在新的基础学习起点从“零”开始,清空自己,再填充自己,完成自我成长的实际启导。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想做好基础教学的实质教学效率提升。就必须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本身相互渗透,由计算机教师认识到教学模式应用的教育本质,切实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成果,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自发的良性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自身终生的优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治红.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实践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53.
[2]张芳,杨洪伟,李晓辉.融合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20(04):87-91.
[3]张博凯.5G信息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翻转课堂应用的几点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1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