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建官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职院校中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给社会培养更多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较强的技术性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的内容比较的广泛,并且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内容比较深奥,仅仅使用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实践性的发展需求。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之后,使用项目教学的方式,针对性的提出课程的应用路径,以此来加大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
一、问题的提出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我国高职院校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处于偏低的地位。主要的成因就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授课的时候,更加倾向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甚至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学生在失去了计算机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之后,就会导致无法从整体的视角上完成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1]。在长期的传统教育影响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就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就可以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在项目应用的基础上,加大基础建设,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紧密程度,增强对应的教学效果。从实践的角度看,项目教学的方式,需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基础建设,帮助学生完成社会的生存技巧,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表教学当中将如何应用?如何才可以将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部分有效的结合起来?如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注重任务为载体,项目是驱动的教学模式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项目教学的方式,在实际教学应用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基础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就是需要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加大教学理论过程的有效建设,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合理的分解成为不同的模块,以此来满足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的建设需求。
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需求,分析对应的工作原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来,加大基础建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问题的引发和思考[2]。
(二)合理选择适当的项目
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视角看,项目教学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项目的确定;其次是项目的设计;最后是项目的实施。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在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贴近现实的社会生活。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分析教学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加大知识的记忆。之后,还需要结合实际的建设情况,合理的实施客观的评价。在反思之后,就可以实施有效的完善与整合。
(三)合理安排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项目的需求,将学生分为5到6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当中都存在一名带领的小组长。例如:小型办公室对等网络组建项目的构建中。第一,提出项目。教师扮演客户,学生需要结合客户的需求,实施有效建设。客户的企业较小,10多台电脑,网络性的需求不高,只要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文件的打印和传递就能够进行。组长需要在计算机的位置和自动化需求的基础上,构建需求分析报告。第二,是项目的分析。在这里需要在网络拓扑结构等模型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控制的方式,交换机或者是打印机共享等内容。分析制定的方案,初步的进行设计,并在小组探究中,制定出项目工作计划。第三,项目工作计划。在这里主要分析的是布线,硬件连接,TCP/IP协议配置,计算机名,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等内容的有效建设[3]。第四,是项目的评价。可以是项目中小组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的评价,自身的评价。不管是哪一个类型,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作用,最后设定出总结报告,并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项目教学保障体系。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方式实施教学,不仅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可以结合实际,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以此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建立终身教学的理念,实现大家共有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佳坤. 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数控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探索. 2018(05)
[2] 张兰芳.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及其评价[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3]王永刚. 针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