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教育教学迎来了改革和创新,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内容设计,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价值观教育.故事教学法是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运用策略
引言
多年以来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一直都是依法治国,我国党中央更是为此将法制教育直接纳入进国民义务教育中,作为小学品德课教师是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探索出一条适合其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教学途径的,现如今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说教或者单纯的输出理论知识已经无法引起学生对于知识的共鸣了,然而故事教学法却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缓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尴尬现象,进而起到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作用。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所谓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简练、极具代表性的小故事穿插进所授的教学内容中,或者教师直接以故事内容作为课题引入,将故事内容与授课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能力,而且还有助于缓解课堂学习紧张气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在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学生道德和自身行为的一种正面引导与规范,作为一门以培养和引导学生为重点的道德法治课程,单纯的说教式授课已完全被淘汰,学生需要一种开放的、极具乐趣的、欢快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科目学习的兴趣,陶先行先生曾说:“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脱离了生活,教育也随即不复存在,而生活却偏偏就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构建而成的,用故事内容去代替授课内容,无疑是在告诉小学生教育即生活。将故事教学法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先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年龄越小的孩子,他们的实践经验、接触事物的种类、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都是极为有限的,正是由于年龄过小、见识过浅的原因,致使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求知欲也是极强的,故事教学法更能俘获小孩子的童心,学生跟随故事的节奏,将自己融入进角色中去,经历故事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将故事中的内容无限的贴近自己的生活,在彼此间探寻相似点,吸取教训反思自我,这无疑是对于道德与法治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氛围,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无趣的课程,传统的说教式授课以及单刀直入式的理论输出都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在这沉闷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情节跌宕起伏、贴合实际的道德法治相关故事,不但打破了犹如“死水”一般无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习氛围,而且也成功调动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2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枯燥的,小学生作为年龄稍小、童心未泯的儿童,在学习中是需要有趣、新鲜血液注入的,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无疑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氛围的一把助力。
2.1一、二年级培养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
对于刚刚接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二年级小学生而言,最最重要的便是学习兴趣与情感的树立,学习兴趣之于学习成果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因此在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的起步阶段,教师寻找到一个足够凝聚人心的课题引入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故事教学法是以一个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作为教学的关键,利用故事情节内容引起学生对所授知识的共鸣,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纳入故事教学法便是最为合适之举,教师可以这样做:①看图讲故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及接受理解能力,为学生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漫画、图片,并在旁边附上具有表达意义、衔接主线意义的短语,让学生先自行解读故事含义,在学生纷纷表达完自己看出的内容后,教师再公布最终的答案,也就是再为学生最后规正一下漫画、图片中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利用这种连环画的形式表述所要教授的道德、法治相关知识,确实是很容易被小学生所接纳,栩栩如生的卡通图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学生也准确无误地踏进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海洋,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道德、法治的学习兴趣;②故事生活化,小孩子的专注力向来都是极为短暂的,那么为了延长他们的专注力,制定一个足够引人注目的计划便尤为重要,教师在采取故事教学法时,除了要保证故事情节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相关外,还应确保故事生活化。故事教学法融入进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已经是改变了原本枯燥、无趣的学习氛围,若是将故事情节实际生活化,那么只会增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亲民性以及学生的喜爱度,学生在刚接触、培养感情阶段学习该知识也不会太累、太凌乱,像学生身边的校园故事便可以作为教师引用故事的首选,在这些学生熟悉的故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人物、事件、起因结果等,让学生判断出事情的对与错,教学生衡量事情好坏的标准、尺度,在师生间一来一往的互动中,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求知欲以及学习深造的兴趣。
2.2三、四年级培养道德与法治相关意识
在学生拥有了对道德和法治教学的学习兴趣基础上,更加成熟了的学生便需要进一步的培养自身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做:游戏战略,既然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已经明确了采用故事教学的方法,那么为了进一步调动课堂氛围,使得教学成效最大化,教师完全可以将故事内容游戏化,即学生通过分角色扮演,深度体验角色的心路历程,学生在专注的表演过程,也是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历程,这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树立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2.3五、六年级构建学生完美的健全人格
升入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是愈发的靠近小学阶段的尾声,此时的小学生经过前四个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目标的训练后,已然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到了五、六年级教师便应当培养学生在各种涉及道德与法治的案件中,经反复不断的分析探讨,从中悟出做人道理,并养成自省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上将日常的故事扩大至时事政治、国家政治要事、社会热点等,教师应有目的、有秩序、有条理的利用这些热点话题,将其中生硬的话语,用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转述给学生,或将其中内容制作成漫画图册,根据热点内容带领学生一同分析、探讨,并最终得出人生哲理,以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
结语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可以说是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整体焕然一新,故事教学法的成功在于它牢牢地抓紧了小学生的童心,利用小学生童心未泯的特点,进而完美的对他们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攻势,依照学生不同时段接受知识的能力设定教学实施计划,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优势价值发挥至极致。
参考文献
[1]张京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0).
[2]李鼎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7).
[3] 王蕾.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12).
[4] 孙媛媛.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探讨[J].神州.2020,(1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欢(1974年9月),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